黃帝內經九型體質養生

正文 第2章 認清體質好養生(2)(1/3)

    精神狀態的好壞對體質的形成也很重要。精神情誌,貴於調和。情誌舒暢有節,就會使身體健壯。如果長期精神抑鬱,或精神波動很大,超過了人體的生理調節能力,就會給體質造成不良影響。人的很多病其實都由消極情緒所致。不良的情緒對機體的影響非常大,持續的不良情緒會明顯削弱人的抵抗力、免疫力,還會影響髒腑功能、氣血運行、經絡暢通等。隻要消除了造成疾病的消極情緒,很多人都能恢複健康。

    所以保持積極正常的心態其實非常重要。

    目前醫學界已經不斷證明,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能夠增強免疫力,讓身體更快恢複健康。甚至有的醫生還讓一些癌症患者通過登山等活動,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提高免疫力。

    中醫有“過喜傷心、過悲傷肺、過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的說法。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其中某一種情誌過度,會導致身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起體質偏頗。七情過激,往往還會導致眾多的“心病”,動搖健康體質的基礎。所以說七情過激也是體質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加重體質偏頗

    好的生活習慣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不良的生活習慣則會損害身心健康。生活中的小節,直接關係到生命的健康。千萬不要小看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行為和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早睡早起,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不要過度勞累,不要患得患失……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而身體過於疲勞或過於安逸、依賴空調、以車代步、不離電腦、長時間打麻將等現代生活方式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身體過勞,易轉化為氣虛體質。神勞更是不容忽視。用腦過度傷心脾,用眼過度傷肝血,會造成氣血不足,轉化為氣虛體質。身體過逸,容易轉化為鬱滯體質。有的老年人年輕的時候吃過苦,覺得現在是享福的時候了,經常休息,又是進補,又是吃藥,結果身體反而越來越糟。

    體質養生要注重生活調理

    養生其實並不複雜,最關鍵的就是重視日常生活調理。《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上古之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是說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是能夠合理地調適生活,做到飲食有節、作息順應天時、不過度勞累,這樣就可以使人形神俱旺,陰陽協調統一,盡享天年。重視日常生活的調理,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防未病”。防未病是體質養生的核心內容。不要等發病再去治療,而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預防,如果疾病已發生再去治療,就如同口渴了才掘井,戰爭開始了再去造兵器,那就晚了。

    其次,要順應體質合理生活。體質不同,人在生活環境、飲食需要、作息規律、疾病防治等方麵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先知道自己是什麽體質,再順應自己的體質特殊性,注意合理地調理。比如陰虛體質的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滋陰清熱,飲食宜清淡,少吃肥膩厚味、燥烈之品;而陽虛體質的人,養生關鍵重在補陽,要多食羊肉、鹿肉、山藥、紅棗等具有壯陽、健脾功效的食物。

    最後,要注意調“神”養生。在人體這個統一整體中,起統率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隻有在心神的統率調節下,人體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有序地進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重視“神”

    的調養,比如通過繪畫、書法、音樂、下棋、雕刻、種花、集郵、垂釣、旅遊等情趣愛好,使精神有所寄托,從而起到很好的養“神”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