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九型體質養生

正文 第1章 認清體質好養生(1)(1/4)

    【《黃帝內經》是中醫體質認識的源頭】

    體質的概念

    體質就是指人體由於先天的遺傳以及受後天飲食、生活習慣、自然、社會、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外表形態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對穩定的特征。這種特征可以提示人們容易患哪些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宜忌。

    什麽是中醫體質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體質,采用相應的養生方法和措施,以糾正體質的偏頗,達到防病長壽的目的。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對體質進行了多方麵的探討。根據曆代文獻記載,人們已經發現,不良體質是發病的內因,體質決定著人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人們也從實踐中認識到,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外界環境、發育條件和生活條件的影響都可能使體質發生改變。因此,不良體質可以通過改變周圍環境、改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等積極的養生方法來提高自身抵禦疾病的能力。

    《黃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以及病證、診法、論治、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黃帝內經》中早就記載了體質的形成、特征、分類,以及體質與疾病發生、發展、預防及治療的關係。提出在治病與養生時不僅要了解疾病,還要區分患者的體質。

    【《黃帝內經》提出的體質分類】

    《黃帝內經》是第一部成係統的中醫典籍,後世中醫理論都是從此書發展而來的。《黃帝內經》中許多篇章都涉及體質的概念,並提出了相應的養生方法。比如《靈樞·通天》中,根據人體陰陽的多少,提出將人體分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陰陽和平的陰陽五態人,明確指出陰陽偏頗是病態的體質,陰陽相對平衡才是正常體質。這種認識直到現在仍未被改變。《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又將陰陽五態進一步細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如此產生二十五種人格類型。此篇進一步闡述了體質的概念,以及體質與自然環境、先天稟賦和後天調養等因素的關係,揭示出體質就是人體內陰陽、氣血、髒腑功能的活動傾向。《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將人的性格、心理特征融入到體質分類的範疇,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無疑都是十分科學和先進的。

    《靈樞·逆順肥瘦》中將人分為肥人、瘦人、肥瘦適中人三類。《靈樞·衛氣失常》又將肥人分為膏型、脂型、肉型三種,並對每一類型人的生理上的差別、氣血的多少、體質的強弱等作了較為細致的描述。

    《靈樞·壽夭剛柔》中指出人的性格有剛有柔,人的體質有強有弱,人的身型有高有矮,人的生理、病理有陰有陽,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調理改善的方法。《靈樞·論勇》對勇、怯兩種體質類型的精神麵貌、外部特征與內在的髒腑功能進行了描述和討論。

    由此可以看出,《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體質學說的鼻祖,其論述內容涵蓋了人體的性別、年齡、稟賦、體態、外貌、性格、心理、地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社會地位、生活條件及臨床治療等各個方麵,為個體治療和養生提供了指導綱領。

    【中醫體質學說的三種基礎理論】

    體質過程論

    “體質過程論”認為,體質是一種按時相展開的、與機體發育同步的生命過程。每一個個體在其自身的發育過程中要經曆不同的體質階段,即幼年(稚陰稚陽)→青年(氣血漸盛)→壯年(氣血充盛)→老年(五髒氣衰),幼年時的活潑可愛,青年時的朝氣蓬勃,中年時的成熟穩重,老年時的從容不迫,這都是同一個體由於其發育水平和程度的變化,所表現出的不同的體質特性。其中每個階段的體質特性也有相應的差異,這些不同的體質階段依機體發育的程序相互連續,共同構成了個體體質發展的全過程。不同個體的體質發展過程,由於先天稟賦的不同而表現出個體間的差異性,其中影響較大的因素是性別差異、某些生理缺陷與遺傳性特稟體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