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7)(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7)

    第八節  新時期新聞事業的改革與繁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聞界迎來了改革、開放、搞活的春風,掀起了改革的高潮.改革需要理論,理論推動改革,新聞、新聞學、新聞事業獲得空前的發展,新聞理論研究日漸深化。中國新聞改革蓬蓬勃勃地進行,雖跌宕起伏,但始終在一條健康良性的道路上前進。

    一、新時期新聞學觀念的曆史演變

    1957年至1976年,尤其是新聞史上最黑暗的“文革”所造成的滅頂之災,中國新聞界永遠難忘。新聞必須改革,成為“四人幫”覆滅後新聞工作者內心深處最強烈、最迫切的願望和呼聲。一場新聞事業史上最宏偉、最持久、最有聲勢的新聞改革在1979年的中國大地上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1、新時期新聞理論上的撥亂反正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標誌長達十年的“文革”的終結災難深重的中國告別了紅色風暴中的造神運動,邁進了一個新時代,全國上下開始撥亂反正。新聞界揭批“四人幫”的鬥爭,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撥亂反正的整體工作。其中社會影響最大的是一場關於真理問題的探討。

    ⑴《實踐是檢驗真理始的唯一標準》的發表及效應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顯著位置發表了特約評論員的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石激起千層浪。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紛紛轉載,全國上下迅即掀起討論學習高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篇思想解放的戰鬥檄文和理性宣言,尖銳地批判了林彪、“四人幫”的種種政治謬誤,衝破“兩個凡是”的人為藩籬,極力鼓勵人們衝破思想“禁區”,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全國大地上展開了。《人民日報》等媒體,在真理問題大討論的同時還組織撰寫了一大批文章,討論是非問題,澄清冤假錯案,其中各報對於張誌新烈士的宣傳影響最大;此外,“文革”中新聞界第一大冤案——“三家村反黨集團”案,1979年7月,經過中央批準,由北京市委予以徹底平反。

    通過揭批“四人幫”運動和撥亂反正運動,全國各項工作逐漸走上正規。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也逐漸得到恢複和發揚。新聞界重提1956年黨報改革的傳統,重新學習劉少奇關於新聞工作的指示,尤其是關於“新聞必須是客觀的、真實的、公正的、全麵的,同時必須是有立場的”以及開展報刊批評的思想,對新聞界的撥亂反正起到重要作用。

    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和發展

    重申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  “喉舌論”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個重要內容,由馬克思本人親自創立。我黨自介入報紙管理後,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喉舌論”的辦報思想,同時,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新聞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從不諱言黨領導下的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媒介不僅要上情下達,也要下情上達,下情互達,媒介不僅要堅持黨性原則,還要堅持人民性、群眾性等原則,既對上對黨負責,也對下對人民負責。

    確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實踐中的地位  馬克思主義的“喉舌論”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和靈魂,並且具有與時俱進的的優秀理論品格。

    2、新聞界的改革開放

    ⑴西方新聞傳播觀念對我國新聞界的實踐影響

    改革開放和國門大開,使各種各樣的新思想、新觀念湧入國內。西方傳播界的理論被引入新聞界。

    ⑵西方新聞傳播研究著作日漸增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