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5)(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2、中央通訊社的發展

    ⑴中央通訊社的迅速發展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前身是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新聞科,後從中央黨部劃分出來。初創時規模很小,初期甚至未設記者,隻有二三十名工作人員,兩部老式收音機。1932年以後,在國民黨政府的直接過問和資助下,對通訊社進行了改組,中央社有了較快的發展。

    ⑵國內通訊網絡的逐步健全

    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中央社就發展成國統區規模最大的通訊社:國內通訊網絡健全;國內的分社、辦事處由1932年的4個發展到1936年的23個,記者遍布全國,平均每天播發新聞稿1萬餘字。同時在國外設立辦事機構,聘任駐外特派員,加強國外新聞采訪業務。抗戰前夕,已在國外設立4處辦事機構,最早設立的是東京分社,還相繼與美聯社、路透社、哈瓦斯社等外國通訊社簽定過交換新聞的合同。抗戰時期還和塔斯社交換過電訊稿。抗戰勝利後,中央社擴展更快,至1948年,總社直轄分支機構52個,國外辦事機構增至25個,直接訂戶560餘家。1949年底,中央社遷至台北。

    3、中央廣播電台的發展

    ⑴中央廣播電台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廣播電台

    1928年以後,中央廣播電台在陳果夫、葉楚倉等人的籌劃下,從德國購進75千瓦的機器,於1932年11月正式開播,呼號AGOA,成為中亞最大的電台,號稱“東亞第一,世界第三”。1936年4月,國民黨規定全國廣播電台除星期日外,每天必須播中央台晚間約一小時的新聞、演講等節目。抗戰爆發後,中央電台西遷至重慶,並設北平、西安、貴州、昆明、蘭州等分台,另在每一戰區設置一座流動電台。中央電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廣播電台。

    ⑵總台遷都進入發展全盛時期

    抗戰勝利後,中央電台總台遷回南京,同時分7路收聽敵偽廣播電台。在此基礎上,中央電台發展成為擁有電台41座、中短波發射機81部的大規模廣播網,總電力549萬瓦,每日播音620多小時,進入全盛時期。

    ⑶1948年冬的台灣之遷徙

    1948年冬,中央電台部分設備開始拆遷台灣。1949年4月在台灣播音。

    三、國民黨新聞事業在大陸的瓦解

    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的失利,國民黨政權在政治上、經濟上陷入困境,國民黨新聞事

    業也在大陸土崩瓦解,新聞機構紛紛撤離大陸。

    1、政治軍事的失利使得國民黨新聞機構的政治軍事宣傳徹底破產

    ⑴政治軍事的失利使得國民黨的新聞地位急劇下降

    當蔣介石的軍隊在前線節節敗退,國民黨軍隊紛紛向人民投降之際,國民黨的新聞地位也急劇下降,國民黨新聞機構的政治軍事宣傳徹底破產。

    ⑵歪曲新聞事實,瘋狂進行反共宣傳

    盡管蔣介石的軍隊在前線節節敗退,蔣軍高級將

    領紛紛放下武器,向人民投降,但是為了進行反共宣傳,這些新聞機構還是竭盡歪曲造謠之能,報道所謂“共區設立機構,專門販賣煙毒,甚至賣人肉”等等。對國民黨的戰況,則竭力粉飾。“大江東去”已成定局,國民黨新聞機構終於走到了盡頭。

    ⑶國民黨當局的新聞專製統治進一步強化

    麵臨崩潰結局的國民黨,並沒有因為戰局的

    急轉直下而停止殘暴的新聞獨裁。1948年5月18日,國民黨政府公布了《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六條,規定:嚴禁10人以上的請願和一切罷工、罷課和遊行示威活動,如遇此類事件發生,各地軍警在必要時可以采取“緊急處置”手段。同時,再也不允許任何報刊宣傳與自己不同的任何觀點,即便是有過密切關係的《大公報》也不例外,如果與此相反,不論是中共報刊還是民主黨派報刊一律被封閉。報業受到嚴重摧殘,一切敢於批評國民黨的民營報刊都被查封,一批進步的新聞工作者遭捕殺。

    2、國民黨新聞事業在大陸的徹底瓦解

    ⑴國民黨新聞機構被人民政權接替

    1949年初,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推進,國民黨新聞事業迅速在大陸被接替。除極少數人員及部分器材撤至台灣、香港以外,國民黨各類新聞機構均被人民解放軍軍事管製委員會接收。中國國民黨新聞事業在大陸徹底瓦解。

    ⑵國民黨主要新聞機構先後遷至台灣

    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曆史洪流中,國民黨的主要新聞機構《中央日報》、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等按照國民黨指示,於1948年至1949年間先後遷至台灣。在台灣,國民黨當局對新聞事業嚴加控製,實行了長達30年的“報禁”,直至1988年解除“報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