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5)(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5)

    第五節 國民黨新聞事業的建立與發展

    北伐戰爭以後,國民黨代替北洋軍閥的統治,執掌中國政權。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之後,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新聞係統。特別是30年代以後,蔣介石的軍政權利日漸牢固。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逐漸發展,國民黨的宣傳機器隨之大力加強。

    一、國民黨新聞網的建立

    1、國民黨新聞網的形成

    ⑴黨報條例頒布

    1928年6月,國民黨中央頒布《設置黨報條例》、《指導黨報條例》、《補助黨報條例》三個條例,在黨報的類型、管理製度、宣傳內容、宣傳紀律、津貼辦法等方麵做出明確規定。黨報條例頒發後,國民黨黨報體係很快建立起來。

    ⑵國民黨黨報網建立

    國民黨黨報數量多,層次也多,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都辦有黨報。中央一級的黨報最主要的是《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 於1927年3月22日在武漢創刊。當時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由國民黨宣傳部主辦,實際上是以汪精衛為代表的國民黨假左派的喉舌。汪精衛公開反共後,該報停刊。1928年2月,《中央日報》又在上海創刊,後因國民黨中央頒布《設置黨報辦法》,規定《中央日報》要設在首都,遂於1929年2月遷至南京出版,成為國民黨中宣部直轄黨報,代表執政黨發言,在黨報中居領導地位。1929年日銷2萬份。1948年,《中央日報》開始在台灣籌備台北版;1949年3月12日,《中央日報》遷台北出版發行。

    各大城市的中央直屬黨報  除《中央日報》以外,國民黨還在南北各大城市設立一些中央直屬黨報。重要有華北的《華北日報》、漢口的《武漢日報》、福州的《福建日報》、廣州的《中山日報》、天津的《民國日報》等。

    ⑶中央通訊社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於1924年4月1日在廣州創建,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主辦。中央通訊社作為國民黨的一個重要宣傳機構,專門為國民黨中央對外發布新聞。初創時期規模較小,從1932年開始,有所發展。到1936年,國內的分社、辦事處由4個發展到23個。到1948年,總社直轄分支機構發展到52個,成為國統區最大的通訊社。

    ⑷  廣播電台

    中央廣播電台的建立   國民黨定都南京以後,陳果夫等人就開始積極提倡和籌建廣播電台。1928年春購得一部500瓦的廣播機。同年5月,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建台計劃,將電台定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無線廣播電台”,簡稱中央廣播電台,呼號為XKM,由中央廣播電台管理處負責。1928年8月1日正式播音。最初,每天兩小時左右。後逐漸發展成為中亞最大的電台。

    地方電台的興起  與此同時,中央廣播電台管理處還積極發展地方電台。到抗戰前夕,發展到16座,對外分別用9種本地語、12種外國語播音。地方台是從1928年浙江杭州電台建台開始,逐漸向昆明、廣州、南昌、太原等地建立,後在各地普遍發展。

    2、國民黨的有關新聞法令

    ⑴係列新聞法令出台

    國民黨在建立新聞係統的同時,還頒布了一係列新聞法令。從1929年到1934年先後頒布了《宣傳品審查條例》、《出版法實施細則》、《修正重要都市新聞檢查辦法》、《指導全國廣播電台播送節目辦法》、《圖書雜誌審查辦法》以及《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的有關條文等。

    ⑵核心新聞法《出版法》

    早期的法律條文以國民黨政府1930年公布的《出版法》為主。

    二、國民黨主要新聞機構的發展

    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國民黨政權的逐漸穩定,國民黨的新聞機構也獲得較大發展。

    1、報紙的發展

    ⑴  巨大報係的形成  20世紀30年代以後,國民黨黨報係統迅速發展。特別是國民黨中央直屬的報紙,到抗戰勝利前後,已發展成巨大的報係。全國的中央直屬黨報單位有18個,報紙29家,省市黨報41家,縣級黨報397家。

    其中發展最快的是《中央日報》。

    ⑵《掃蕩報》

    《掃蕩報》是一份國民黨軍報,於1932年6月23日在南京創刊。1934年5月,遷到武漢出版;抗戰爆發後,由於該報的消息迅速、及時、詳實而銷量大增。後改名《和平日報》。1949年該報大陸各版先後停刊,總社遷到台灣,並於同年7月1日改回《掃蕩報》,擁護國民黨中央,堅決反共,1950年停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