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84章 都好起來了 二(1/3)

    熱門推薦:

    1273年,7月2日,中央市,絲綢一條街。

    如今正值盛夏,“安易居”的老板居溫瑜也不出去曬太陽了,就在自家店二樓乘涼。旁邊一個高麗小丫鬟揮著蒲扇給他扇著風,他在案前用一堆香料和藥材調著涼茶,好不閑適。

    居溫瑜本是南宋人,當年為避賈黨亂政遷居東海,延續至今。當時他為了尋一門在東海國謀生的產業,谘詢於友人辛守成,可真是挑了個眼花,最後還是返璞歸真——既然辛守成已經經營絲綢廠有了小成,那麽他幹脆就跟著幹唄,於是就在辛記絲綢公司的隔壁開了一間裁縫店,也就是這間“安易居”。

    還別說,這安易居號稱“聘請家傳名師,江南最新式樣,正宗華夏衣冠”,雖然做出來的衣服又貴又不方便,但還真對了東海新富們的胃口——他們有了點錢,進入了追求逼格的階段,這年頭,宋人的風雅物就是比自家的土貨有逼格啊——所以賣得還真不錯。

    居家有了這門產業,也算是安頓下來了。

    現在看來,當初他家遷居這個選擇真是做對了。雖然東海國也並非一帆風順,之前打過仗,又鬧過旱災,但居家幾百年大風大浪都過來了,這點小挫折也算不上什麽。而且別地鬧起災來真是切膚之痛,這邊更多的隻是在報紙上鬧,真打到自己身上的並沒多少。相比之下,在這裏做起生意來可真是爽利多了,你買我賣全憑本事沒什麽歪門邪道,雖然稅交得比南邊多,規矩也嚴些,但除了這些官府不會再來煩你,單這一條就要強上太多了。再加上這一年來,南邊的宋國又是南征又是政變的,看得人心惶惶,就更令居溫瑜慶幸了。

    過了一會兒,涼茶烹製得差不多了,居溫瑜一邊品著茶,一邊讀起了新到的一份《商情速覽》。這份報紙薄薄兩版,卻要七分錢一份,比尋常報紙貴了數倍,但商人們仍然踴躍訂閱。因為它上麵刊登了及時的市場行情和行業新聞,珍貴無比。

    “糧價企穩,肉價還在漲,布料價格果不其然也漲了,幹木料漲了這麽多……”

    居溫瑜瀏覽了一遍,發現物價幾乎是在普遍上漲,也就一些工業品和煤鐵等礦產品尚保持穩定,甚至還有些下跌。

    他不禁眉頭一皺:“城西趙莫慶開的那家新店,用比行市低三成的價格砸場,我這邊也不得不跟上。如今成衣價跌,布價卻漲,生意真是不好做了……”

    正當他抱怨的時候,店內卻有兩名豪客挑好了自己的衣服,要付錢了,居溫瑜趕緊放下手中的東西,下樓笑嗬嗬地去陪他們。不久後,安易居賬麵上就多了十多元,居溫瑜熱情地將金主送出了店外。

    目送金主上車走後,居溫瑜心情好了不少,幹脆就站在門口注視起了車水馬龍的街市。

    這絲綢一條街,原本隻是中央市的一條小路,後來因緣巧合才發展成了紡織產品匯聚的地方。當初管委會做城市規劃的時候最為注重未來交通,即使這麽一條支路,也留下了四車道的空間。居溫瑜剛搬過來的時候,對門前這麽寬的路很不習慣,因為他的故鄉的道路向來是狹窄的,有時候兩輛馬車都走不開。而現在看來,提前修路實在是高瞻遠矚,這四車道的“大路”,如今各類客車和貨車川流不息,竟然偶爾也會堵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