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83章 都好起來了 一(1/3)

    熱門推薦:

    1273年,7月1日,東海國,黃縣,龍口新城。

    伴隨著一陣吱嘎聲和金屬摩擦聲,一輛三輪自行車停在了龍口新城東南邊的一處大院門口。

    這是一輛從南邊賣過來的二手車,已經有些年頭了,設計在現在看來相當過時,傳動軸隻連在一個後輪上,不扶著車把就會走歪。雖說如此,但好在當年用料夠足,現在它的主體結構依然結實,載上二三百斤貨都沒問題。這個載貨量和畜力車是沒法比,但勝在輕便靈活,不用費心準備草料伺候驢馬,使用成本很低,因此是很受歡迎的。反正一般人平時也沒那麽多貨要拉,自行車說走就走可是太方便了。

    本來這類人力自行車隻在南邊的中央市東海市一帶流行,畢竟隻有那邊有良好的道路條件,但這些年來隨著各地基礎設施的改善,它們在外圍地區也越來越常見了。相關產業也形成了供銷兩旺的良好局麵,金口市、東海市等老工業區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幾十家生產企業來,大大小小各類風格的車輛看得人眼花繚亂,也不知道最後能剩下多少。

    不但上遊紅紅火火,下遊也開發出了衍生應用,比如說“出租車”業務。在之前的大城市中早就有出租馬車的經營項目,但是馬車空間大、價貴,組團出遊或是拉貨倒是不錯,可隻坐一兩個人的話就很是浪費了,一般人也花銷不起。這種小規模出行的潛在需求其實是很不少的,隻是一直得不到滿足,而人力出租車的出現很好地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不但在中央市等大城市紅紅火火,在各州縣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的城市也日漸普及。黃縣作為東海商社規劃的三大煤鐵複合體所在地之一,城市開發在二線之中屬於前列,自然也不例外。

    車座上穿著標誌性的麻布上衣黑褲子的中年男人就是從事“出租車”業務的黃縣本地人之一。他叫高大業,家住新城不遠處的高家莊,每日清晨蹬著自己的車進城攬活,幹到天黑才回家,相當辛苦。但這年頭對於不識字的苦漢子來說也沒什麽工作是輕鬆的,這一行至少比起舊年間的苦勞要好上不少,而且收入實在是高多了。

    高大業右腳熟練地從橫梁上跨到左邊,跳了下來,然後走到後麵,兩手一左一右輕鬆寫意地將兩大袋麵粉抗在了肩上,順口對車鬥裏的兒子說道:“好了,進園吧!”

    小男孩歡呼雀躍地從車鬥裏爬了出來,朝前麵的大院小跑過去。

    這個大院是一家幼兒園。這種機構在東海國並不少見,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堆孩子,而賺錢的機會又多,經常有父母都在工作無暇照看的,於是幼兒園就應運而生了。

    當然這種幼兒園也別想有多正規,一般就是鄉鄰有閑的婦女們聚在一起,一邊看著自家的孩子,順便也收點小錢幫別家看顧一下。

    這一家也是差不多的情況,由一對老夫妻主辦,附近的家庭婦女平日沒事就帶著自家的孩子過來,讓孩子們自己玩,她們偶爾看顧一下,既熱鬧又省心,還能順便接點手工活貼補家用。現在就有十多名老少婦女三五成群地坐在院門口的樹蔭下,手裏熟練地糊著紙盒或縫補衣物,嘴裏更熟練地拉著家常,場麵那叫一個熱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