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21章 共克時堅 完 砥礪前行(1/4)

    1270年,7月7日,連雲郡。

    江級“吳淞江號”拖著一連串的平底糧船,順沭水而下,抵達了連雲郡港口。

    連雲郡地理位置偏南,受旱情的影響較小,同時境內水脈充沛,有著良好的灌溉條件,所以這次成了東海國本土中的一片樂土,非但沒有糧食減產,反而因為超過預期的移民湧入而更繁榮了。

    在大勢影響下,連雲郡田地得到了更充分的開墾,城市工商業也有了發展的苗頭,總之一副前途大好的樣子。既然如此,那麽它也得承擔一部分的義務,向災區輸送更多的糧食。

    輸送糧食更多的是個運輸問題,糧食總是有的,但如何從田間地頭將糧食匯聚到一起,再裝車裝船運到別處,又批發零售到吃糧人的手上,可是個大學問。在農業時代,運輸環節消耗的糧食比送達的更多可是再常見不過了。

    所幸之前連雲郡以沭水為大動脈進行開發布置,人口聚集在沿河地帶,所以通過沭水運糧就比較容易了。而現在有了蒸汽船,能夠在水麵上無視風向和水流主動移動,就大大加快了物流的速度。

    “吳淞江號”就是海洋部指派來協助運糧的蒸汽船之一,這艘船與之前在東北大出風頭的“黑龍江號”和“鬆花江號”同屬江級,設計基本一致。不過,由於出廠較晚,再加上主要部署在本土不太用擔心可靠性問題,所以它采用了更強的動力源,也就是在“洪流-260”四缸單動蒸汽機的基礎上升級成了四缸雙動的“洪流-280”,同時配用了更大的鍋爐。這使得它的功率達到了180kw,足以在條件適宜的水域中達到十節的航速。也正是因此,使得它有充沛的動力完成運輸任務——雖然它本身沒有多大載貨空間,但可以作為拖船拖著別的駁船走啊!

    江級吃水淺,因此可以深入長江以北的內河水係,在沭水、沂水、黃河、運河、淮河等處都可暢通無阻。吳淞江號和它的姐妹船們,這些天來就是卸除了大部分武裝,滿載著煤炭奔波於這些水係之中,把散布在各地的糧食有效地聚攏在一起,運回臨沂、連雲郡,再通過鐵路和海運運回災區,為抗旱救災做出了卓越貢獻。

    “是關大富關艦長嗎?”

    吳淞江號靠岸後,早已在港口等待多時的王世明領著幾人來到了艦橋中,看到關大富的少校軍銜,就朝他打起了招呼:“之前收到電報了吧?這是正式調令,今天把這批糧食卸到我的‘Y-020’實驗船上,然後明天我們就返回本土。”

    關大富當年在北清河一戰中擅自脫離戰列線而被上峰責罰了一頓,之後好不容易才補救回來,但現在也隻是個少校。

    他知道眼前的這位“王少尉”實際上是正牌東家,不敢怠慢,接過調令看過沒問題之後,便說道:“好的,港務聯係好了嗎?好了的話這就開始裝卸吧。對了,這Y-020是什麽船?難不成又有新船出來了?”

    王世明神秘地笑了一下:“不是什麽新船,隻不過是舊船改裝而已。少校要是有興趣,可以跟來看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