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14章 共克時堅 三 得道多助(1/4)

    熱門推薦:

    1270年,5月12日,安吉州。

    “景曜在此謝過各位了!”

    安吉州城北的東海商站前,秦景曜對著十一名供應商俯身行了一個大禮,使得後者受寵若驚。

    一名老者趕緊上前虛扶一把,說道:“賢侄,這是作甚?我等也隻是舉手之勞而已,快起來吧!”

    秦景曜含著淚花站起身來,又鞠了一躬,說道:“雖然隻是尋常的米麵,但對於東海人民來說可是救命糧。各位今日帶來的糧食,明日不知能救多少人的性命,論起功德,諸位可是足以與活菩薩比擬,如何受不起我這一禮?”

    秦景曜是秦九韶的族人,論起輩分是他的孫輩,不過隔了兩支,也不算特別親近。秦九韶已經在前年去世,相比曆史上的慘淡收場,這個時空他的結局無疑要好得多,不但在學術上留名,還給族人留下了一大筆遺產。秦景曜就是在他的推薦下,進入了東海商社的江南公司做事,由於聰明伶俐,現在已經做到了安吉州商站的采購經理一職了。

    他麵前的這十一名商人,就是經常與安吉州商站打交道的供應商。

    往年,供應商們提供的主要是棉花、生絲等基礎原料,為了收購這些原料,他們的貿易網絡就需要深入鄉間。也正是因此,當東海商站有了大批量采購糧食的需求的時候,也第一時間就找上了他們。而他們也果然不負所托,在一個月內陸陸續續運了超過兩萬石的糧食過來,雖然相比缺口仍然不多,但也不少了。

    當然,這些供應商能這麽有效率,主要還是看在錢的份上——商站出了每石兩元餘的采購價,雖然不及城中的零售價,但仍然比田間的收購價要高,而且有多少收多少,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利潤空間的,所以自然樂得做這個生意。雖說如此,但也不能否認他們賣來的這些糧食在客觀上幫助了東海人,所以秦景曜的感謝也是真摯的。

    聽了他的吹捧,供應商們心頭也是暖洋洋的。商人是很難賺個好名聲的,因為義利往往不能兼得,遇到這種難題的時候,他們多半會舍義而取利。就像現在在東海國內,多少漲價的糧商就被百姓們罵了個狗血淋頭,但是依然捂倉惜售。不過,即使如此,義也並非無用的東西,有了個好名聲,做起生意來也會容易些。所以,很多商人在得了利之後,便會撒錢求義,比如捐資修路助學之類的。而現在幫著東海人收糧,既賺到了錢,又得到了個好名聲,這種義利兼得的事情,怎能不搶著做呢?

    一個身著新款綢衣的胖商人當即表態道:“好說,好說,不就是幫著收點糧麽?我在宜興還有些人脈,等回去便去那邊再購些過來。等下個月,我莫記保證再送至少三千石糧過來,另外,我再‘以個人名義’送上一百石,便算是捐助了!”

    他話音剛落,旁邊一人立刻鄙夷地說道:“呸,莫三兒,你也真夠扣的,就捐一百?我張榫捐二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