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1/3)

    1264年,5月16日,泰湖郡,燕窩山。

    燕窩山是泰湖(衝古剌湖的新名字)之中的一座島,島上多座山峰高聳,有大量金絲燕棲息,因此也盛產南洋常見的燕窩,故而得名。

    順帶一提,燕窩此時還隻是一種吃,尚未上升到後世“保健”佳品的高度。那是明朝之後的事情了,論起來,跟時代背景也有很大關係。明清時期,中國處於出超狀態,海商隻要把搶手的中國貨物越東南亞,就能從西方殖民者手中換回大量白銀,但是卻采購不了多少貨物帶回去,於是就買簾時廉價易得的燕窩,回去之後自然就大肆鼓吹它的功效好擴大銷量,幾百年下來假的也成真了。而現在的南宋,海外貿易卻基本是入超狀態,銅錢外流、大量采購海外奇珍,海商來了南洋,光是采購本地和西洋特產都不太夠,更別還去買什麽燕子口水沾出來的草枝了呢,最多出於獵奇心理采買一些帶回去給親友嚐嚐鮮,真賣的話價格也不低,但是隻能有價無剩

    以往,燕窩山鮮有訪客,也就過往漁船落落腳,但今,這裏可熱鬧得很。

    在島東岸,一個連的西洋營土兵排成了標準的三行橫陣——鑒於他們手裏拿的隻是長矛,這個陣型顯得有些單薄了,其實並不合適,但是為了與未來接軌,海軍軍官們還是按操典把他們訓練成了這個樣子,反正對付些烏合之眾是夠用了——正朝著一群衣著花花綠綠、手持各種刀槍劍戟的烏合之眾踩著一二一走過去。

    這群烏合之眾看到這堵人牆走過來,那叫一個腿腳發軟、手心冒汗,但在人群中一個黑臉壯漢的嗬斥下,還是舉起五花八門的武器向這邊衝了過來——這下子,輪到土兵們腿腳發軟了。

    不過並不要緊,在這道橫陣兩邊,還各有十幾個拿著火槍的正牌海軍,他們才是這次戰鬥的真正主力。隻見他們也不列陣,隻是隨意往前走了幾步,各自舉槍瞄準對麵的烏合之眾,然後一陣劈裏啪啦之後,對麵就一下子倒下了一大片人。這下子,烏合之眾們立刻展現出了本色,往後潰逃回去,而土兵們也不腿軟了,挺起胸來更加堅定地壓了過去。

    烏合之眾見抵擋不住,隻好退回了身後的一處屯堡鄭在屯堡的另一側,還有一道同樣的人牆一同壓了過來。

    見烏合之眾們退回了屯堡中,指揮作戰的黃法辛也不意外,徑直掏了一個鐵皮喇叭出來,交給旁邊的一個本地的聯絡官。後者拿起來之後,一臉黑線地對屯堡內用閩南話讀起了稿子:“顧名山顧大東家,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海兵了,隻要你放棄抵抗,此後悔過不再行海盜之事,便依然是中華好百姓,家產無憂,還可在泰湖郡商會有一個席位……”

    在屯堡之中,剛剛那個黑臉壯漢,也就是一前還在泰湖郡叱詫風雲的大海主顧名山,正臉作不屑地側耳傾聽著外麵的勸降聲,內心那是一個人交戰,不知道該不該信他們的鬼話。

    不過信不信都無所謂,因為岸邊不遠處,霜降號正在把幾門大炮卸下來……

    在稍微遠些的湖麵上,還有十幾艘船隻在圍觀著這一牽其中一艘掛著“周”旗的廣船上,一個老者對身邊的周行古感歎道:“這東海兵,真是雷霆手段啊!中陣那些列陣的,那是本地土人吧?如此愚笨的土人,短短數月就能練成如此強兵,真是了不得啊!行古,這次你做得對,搭上了東海國這條線,以後我們周家的長久富貴就可期了!很好,我這個商會議員做不了幾年,將來就靠你接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