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63章 回家:衝古剌(1/3)

    1264年,5月3日,衝古剌。

    “喲哈,居然有這麽大一個湖。”

    黃法辛看到了前方出現的巨大的湖泊,不禁感歎了起來。

    此湖就是宋卡湖,或者該叫衝古剌湖,直徑達二十公裏,是衝古剌最顯著的地標。遠征隊現在行進到了湖南岸,當地已經有了相當高的開發度,到處都是農田和村社,蚊子的威脅沒那麽大了,所以黃法辛把那個笨重的鬥笠摘了下來,終於能順暢的通氣了。

    在他背後,李保忠的聲音傳了過來:“黃少尉,注意防蚊!我看時間差不多,我們在此吃了午飯,然後繼續往衝古剌城去吧!”

    李保忠是霜降號的船醫,被韓鬆調入了遠征隊,處理隊中的物資管理和防疫事宜,他話了,大家也沒意見,就地紮起了營地。

    雖然隻是臨時營地,但也毫不含糊,一部分人指揮土兵拿出鐵絲網圍好營地,一部分人在各處點起艾草,馬奴們拉著馬,不讓它們去吃草喝水——雖然這裏看著草綠水清的,但鬼知道上麵有什麽東西,吃了會不會得病!

    取水和割草有專門的人負責,他們拿出瓶瓶罐罐,在罐口覆上兩層輕紗布,再從湖中取了水,之後還要燒開了才能飲用。不過人可以喝熱茶,馬可不行,所以出了開水之後,馬奴們還得用大桶將熱水相互倒來倒去,讓水涼下來才能喂馬;割來的草,也要先用清水衝洗過,再用熱水燙一遍,放涼了再與糧食混在一起喂馬。這哪裏是喂馬,是伺候大爺啊!

    這樣的流程實在是繁瑣,不過確實有效。在這樣嚴格的衛生製度和充足的營養供應下,遠洋艦隊船員們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證,從本土一路走了這麽遠過來,因疫病而減員的數量不過二十多人,這在大航海時代簡直是個少到聳人聽聞的數字。船員們,尤其是聽多了海上死饒雇傭水手,也發現了這一點,現在開始自發地維護起這一套製度。

    他們在湖邊鬧騰了一陣,惹來附近不少村民過來圍觀,甚至還有些膽大地過來兜售食物的。李保忠也不吝嗇,出手買了不少新鮮蔬菜和雞鴨過來,其中有些就是現從地裏拔的或抓的,真的是新鮮透頂了,讓剛從河穀中走出來的遠征隊好好打了個牙祭。

    吃完了這一頓,他們沿著湖邊的道路繼續前進,來到了傳中的衝古剌城。

    衝古剌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湖,它是有出海口的。在湖東,本來將湖水與海水分隔開來的一段狹窄陸地像被劈開了一樣,出現了一道南北向的海峽,衝古剌湖和大海就這麽連接了起來。與此同時,那段陸地就被分成了西北和東南兩個半島,西北大、東南,而東南方的那個半島上,就樹立著聞名南洋的衝古剌城。

    衝古剌城,也有稱沙庭城的,是一座千年古城,麵湖背海,既掌握了物產豐富的衝古剌湖的出口,也承接著來自中國的唐商們,同時也深受來自於印度的佛教文化所浸染,無疑是整個南洋地區的文明之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