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1/3)

    蒸汽機的研發,作為東海商社頂級中的頂級項目,即使在戰時也毫不鬆懈,終於去年下半年拿出鄰一款相對成熟的型號“新星-150”。

    這是一款單缸雙動式蒸汽機,配合木工組研發的“火山-1”式火筒鍋爐使用——雖然“木工”看上去跟“鍋爐”很不搭,但實際上木工組常年使用蒸汽烘幹木材,對鍋爐早有一定的研究,反倒比臨時搭起的草台班子更對口,因此承擔了重要的鍋爐研發工作。

    火山-1體型不大,是一個臥式的圓柱體結構,使用鑄鐵殼體,特點是殼體內部有一個獨立的圓柱形煙筒,燃燒室產生的高溫煙氣通過這個煙筒對內部水體進行二次加熱,可以略微提高加熱效率。這型鍋爐每時可將200kg的水轉化成水蒸氣,蒸汽壓最高可達0.3Mpa,也就是三個大氣壓。

    鍋爐產生蒸汽,而還需要蒸汽機才能利用蒸汽。“新星-150”就是這麽一台機器,它的汽缸直徑150mm,行程300mm,每分鍾120轉,指示功率6.4k,額定功率5k。火山-1和新星-150搭配使用的時候,每時耗煤約20kg,綜合熱效率約4%。

    (注:指示功率=蒸汽壓強*活塞麵積*行程*頻率,雙動式再*2)

    這個效率相比當初工業部設定的“5%-畜力等效線”還差一截,但一個非技術因素推了它一把——隨著煤炭來源的開拓,煤價一路走低,現在批量采購的話,每公斤價格已經低於3文了,相比當初大大降低,所以即使效率隻有4%也能用了。這真是令工業部諸公汗顏啊。

    而且這台150也不是沒有亮點,相比曆史上的早期蒸汽機,它轉速和工作氣壓提高了一倍,技術水平其實不錯了。這也是有賴於工業部多年來的技術和工藝人才積累,以及對軸嚐石棉密封件、安全閥、氣壓計等技術的提前引入。

    不過也有所不足,當年瓦特可是能造出直徑達762mm的巨大氣缸的,可以在低技術條件下硬生生把功率堆上去。但這是因為那時英國已經有了不少工業積累,有相當龐大的水力機械和加工器具,但東海工業部可沒有,因此隻能從氣缸做起。

    目前新星-150尚未正式量產,隻試產了五台,三台放在紡織廠使用,兩台工業部自用,準備先試用一段時間,待進一步發現問題和改進後再批量投產。現在看來,表現其實還不錯,這個級別的功率可以和原有的水車無縫銜接,甚至動力輸出還更平穩些,實用性很強。可靠性也還算可以,工業部經過幾年的磨練,加工精度可以自誇一下了,平均也就三出一次故障,而且由於蒸汽壓力低,就算出故障也沒什麽大風險,並沒有韓鬆得那麽恐怖。

    受此激勵,他們已經開始試著製造更大一號的25k級別“新星-180”了,如果成功的話,將足以替代目前建造成本極高的大型水力輪組,助推東海商社的大型加工能力再上一個台階。

    當然,在陸地上有穩定環境且有專業人員維護的情況下,新星-150能運行得不錯,不代表上吝簸的船隻還能平穩運校所以在反複驗證之前,海洋部是不會讓這些肮髒吵鬧的機器上他們的新銳寶貝艦船的。

    李濤等人參觀完一遍後,依依不舍地下了追雲號,站在碼頭上重新審視這艘巨艦,又別有一番滋味。

    與之前星火級黑黝黝的船漆不同,烈焰級采用了高貴(真的貴)的白色塗裝,又在炮窗位置塗上了一整道紅色標識帶,顯得格外飄逸亮眼。隨著貨物不斷搬運下來,水線不斷降低,露出了船底漆,居然也是紅色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