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87章 露天甲板(1/3)

    如果把露甲板從前到後分為四段的話,火炮是布置在第一、三、四段,中央靠前的第二段是空出來的。這一段也是李濤剛才走上來的樓梯的位置,有一個麵積相當大的井,位於這一段露甲板的正中,幾乎占了一半的麵積。這樣的設計在風帆時代的艦船上很常見,是從艏艉樓過渡到平甲板之後的必然設計,而且也便於裝卸貨物,的確是有必要的。而且炮艙一打起炮來硝煙彌漫,必須得有足夠的出口通風才校所以海洋部的周正茂和梁恩等人設計這型船時還是尊敬先人經驗,乖乖在露甲板上設置了一個巨大的井,隻在兩側留下兩道走廊區域供艏艉部通行,就像兩道橋一樣。

    這兩道橋也就是所謂的“Bridge”,後世之所以把艦船的舯部建築稱為“艦橋”,這裏就是最初來源。

    呃,別,梁恩還真在井後方設了一個指揮用的“艦橋”。

    烈焰級的平甲板設計很先進,但也有個的缺點,那就是沒了艉樓之後,艉部的視野就不夠好,操舵很不方便了。所以,韓鬆就將指揮作業與操舵作業分離,將指揮部設在視野好的地方,再通過信號指揮艉部的舵手操舵。找來找去,視野最好的地方就是艦橋這裏了,既足夠靠前能看清前方的情況,又不過於靠前以至於忽視了艉部的情況,同時也與炮甲板隻有一個井之隔能隨時了解並指揮船艙內部的情況,可以統攬全局。

    所以最後,“艦橋”就真的設置在了艦橋附近,看來這也是曆史的必然性啊。

    順帶一提,烈焰級變大之後,對舵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她是專業的海船,不用考慮淺水需要升舵的情況,所以舵也改成了強度更高的固定式舵。因為舵更大了,轉舵所需的力也變大了,所以烈焰級的舵輪要大得多,而且是由兩個舵輪並聯在一起組成,必要時可以多人共同操舵。至於指揮,也很簡單,平時隻要靠吼就行了,如果戰時炮聲大聽不清,艦橋就打出旗語指揮。海戰時間動輒以時為單位,不差這點延遲。

    艦橋的結構並不複雜,隻是在井和桅杆之間設置了一個低矮的屋子,為了不擋風,高度沒有超越兩側的舷牆太多。屋頂四周有護欄,可以登上去觀察船隻周邊的情況,平時軍官們就是站在上麵吹風指揮;屋子裏麵放置著常用的航海儀器和圖表的備份,技術軍官一般在裏麵進行作業,氣不好的時候指揮官也會躲進來。

    此時氣不錯,艦橋上,本艦艦長潘學忠少校正在指揮船員進行最後的停泊作業,艦隊提督韓鬆帶著魏萬程和林大力兩人也在上麵參觀,再加上原先就在的幾個海軍實習軍官,一下子還挺擠的。

    李濤走上艦橋,一下子就感受到海風迎麵吹來,然後就聽到林大力哆嗦的聲音:“嘿,我韓鬆啊,你真不打算把這艦橋加道圍牆?現在年輕,隨便吹吹海風不要緊,等將來老了,不怕關節炎啊。”

    韓鬆一皺眉頭,還沒話,就聽到李濤的吐嘈聲傳來:“你才幾歲,就想著關節炎了?暮氣太重了吧。”

    林大力轉頭看見他,嘿嘿一笑,道:“不了啊,時光一去不回頭啊。”

    如今已經是東海商社登陸的第九個年頭了。對於大部分股東來,他們的青春已經逝去,開始逐漸奔向定義模糊的中年時代,不少人孩子都開始上學了,而年齡最大的幾位已經需要全職保姆照料了。

    這樣的事實令不少敏感的股東都百感交集,雖然現在他們還幹得動,還是東海體係當之無愧的靈魂與核心,但是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是百年後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