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48章 剃發易服(1/3)

    1262年,7月17日,立春5日,東平路。

    在謀求和談的同時,東海軍並未放棄軍事上的攻勢,反而本著以打促和的方針,準備開展新一輪的進攻,以爭取更大的籌碼。

    軍委會劃定了三個新的戰略方向:一是從東平北上,收複濟南之西的長清縣;二是從臨淄向西出發,威逼濟南的東方,擠壓蒙軍的活動空間;三是前往北清河之北的河北地區,擾亂敵方腹地,收取戰利品。

    各部分兵力往這三個方向一邊調動一邊休整,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不過在達成戰略目標之前,總有些事情要頭疼。

    ……

    “呃?”

    東平城北的一處軍營區,高台上的夏有書看著眼前一大片垂頭喪氣的士兵,感覺有些無語。

    他麵前的這兩千士兵,列成了四個方塊陣,雖然一個個看著挺壯,但是精氣神完全不能與經過了正規訓練的東海士兵比,隊伍亂糟糟的,站姿也很不標準,豎起的長矛相互交疊著,根本沒有長槍如林的感覺。

    實際上,他們確實不是東海士兵,而是東海軍剛剛收編的東平降軍!

    嚴忠範在投降之時境況已經很慘,之前帶出去的七千兵力隻收回來不到三千。但損失的部分也不是全死了,有不少都是戰時被俘虜或者投降聊,把這些一收攏,再加上他之前在東平路各地的駐軍,仍然能拚湊出五千以上的兵力。這些兵力現在就歸東海軍支配了。再加上其它部分的蒙軍俘虜,最後一清點,胳膊腿齊全的人數居然也上萬了。

    俘虜了這麽多人,處理起來可真讓東海軍頭疼了。

    把降兵全屠了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想安置的話,一時又沒有那麽多位子。而且這麽大量的戰俘,安置起來還有個維穩的問題。

    於是指揮部把戰俘簡單篩選了一下,老弱病殘扔去後方,桀驁不馴的檢出來去萊蕪做些體力活,又送給友軍一批,讓他們補充和擴充自己的兵力,剩下的則整編了起來,作為東海軍的仆從軍使用。

    這整編的度還挺難掌握的。

    如果要實現最大的控製力,那就要完全打亂重組,舊軍官也完全棄用,但這幾乎等同於重新招募了一支軍隊,需要較多的訓練才能恢複戰鬥力,還要占用自己的軍官,老兵油子的毛病也難改,失去了仆從軍的意義,還不如招募新兵從頭練起呢。相反要是完全留用舊軍官和舊的組織架構,那不用怎麽費心就能立刻拉上戰場,但代價就是潛在的不穩定了。

    權衡之下,這兩個極端都不可取,所以指揮部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舊式的指揮架構,甄別留用了一批相對可靠的家在東平的百戶級別的舊軍官,再允許他們挑選三個牌子頭(十夫長)和十六個士兵組成指揮核心,但另外的幾個牌子頭和士兵都是隨機混編的。如此一個百人隊勉強能組織起來,將五個互不熟識的百戶組成一個營,再由少數東海官兵統領。

    整編工作尚未完全完成,現在編了六個營三千人出來,其中四個營送到了東平來,聽夏有書調用——這半年來,陸軍的同事們都打了個不亦樂乎,唯獨隻有他這個總參謀長,要麽在後麵坐鎮,要麽跟海軍一起坐在船上,完全沒有下場的機會。這不,這次趁著東平會師,他把一堆事務丟給了謝光明,自己帶人出來打仗了,就近負責攻長清的第一方向。

    這個方向任務較輕,又有海軍支援,所以配給的正規軍較少,反倒甩了一幫仆從軍給他。今他就是來檢閱自己這支新到的手下了,呃,不過,看這樣子,很不堪用啊。

    夏有書看向了身邊的陳遠琪:“你們就挑了這麽些出來?”

    這四個仆從營當然不會是自己走東平來的,而是在一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和三個連勇敢營騎兵的監督下行軍過來的,加起來就是一個“東平臨時旅”的編製。夏有書任臨時旅長,陪他們過來的陳遠琪任臨時旅教務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