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02章 反擊(感謝淮中為了晚明注高v的打賞,加更1/2)(1/3)

    1262年,5月23日,芒種13日,益都。

    益都府前身是青州,乃是大禹所劃分的下九州之一(益都這個名字也是來自於當初禹分封於茨治水功臣益),自古以來就是山東這片區域的核心地帶,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土裏都能攢出油的好地方。直到21世紀,當地都是中國最發達的農業區之一,而當前更是位列北方最富庶的地區之鄭

    益都城依山傍水,城防經李璮多年經營,可謂城堅糧廣,論防禦力比濟南城還要更勝一籌,幾乎是不可能從正麵攻破的。三十年前蒙古人打過來的時候,就是拿它毫無辦法,才隻能用長期圍困的方式破城。三十年後城防更勝,如今縱使濟南蒙軍能全軍來攻,也拿這座堅城不會有什麽辦法。

    但是,城堅則堅矣,險則險矣,如果敵人不來攻它,那麽再堅再險的城防也沒什麽意義。現在,益都軍麵臨的就是這麽個窘境。雖然李彥簡在城中做好了充分的防禦準備,但是來襲的蒙軍根本不來攻城,隻是憑借騎兵的機動性,在境內隨意肆虐。

    一般情況下,騎兵雖然有良好的戰術機動性,但是受限於補給等因素,想做出大範圍的戰略機動並不輕鬆,實際上不適合長期在外作戰,除非像蒙古人那般把馬當作消耗品來用。然而,在這個季節,鄉間到處都是即將收獲的麥和已經收獲的糧食,闖入益都府的蒙軍遊騎可以輕易地獲得大量補給,所以可以長期持續地在當地活動,嚴重地打擊了李彥簡的稅收和威望。

    李彥簡雖然對此感到非常氣憤,但如同他的兄弟李南山一樣,手中沒有足夠的騎兵,拿他們沒有辦法。益都府境內,除了益都城西南邊是大山,其餘各地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根本沒有一般意義上的要地,正是騎兵縱橫的最佳地形。

    實話,李璮雖然割據益都三十年,但汗廷對他的防備還是起了不少作用的,至少,讓他無法練出太多的騎兵。相比南宋軍隊,益都軍中馬匹倒是可以不少,但真正的騎兵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及蒙古鐵騎。更何況,大部分都被李璮帶去了濟南,留守益都的騎兵數量十分有限。

    最初,李彥簡也派了一隊騎兵前出阻截來襲擾的蒙軍,但是接連失利之後,便放棄了這個想法,隻能任由蒙軍行動,轉而派出大隊的步兵出城,與蒙軍爭搶城外的糧食。益都步兵雖然追不上騎兵,但零散的隊騎兵也打不過他們,隻能繞著走。

    於是,益都城外就形成一種奇怪的情況,蒙軍騎兵和益都步兵相互視而不見,招呼也不打,隻是在埋頭做同樣的事情——從鄉間搶奪糧食。這個策略倒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至少益都周邊的存糧和麥田基本已經搜刮完畢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蒙軍的行動,迫使他們朝交通不便的鄉間深入……唯一倒黴的,就隻有益都府的百姓了。

    益都府東北,鄰近壽光縣廣陵鎮的一個村子裏,正一陣雞飛狗跳……呃,隻是個形容詞,村裏人都逃去縣城了,村內並沒有多少留存的活物,但是一隊蒙古騎兵仍然闖了進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麽埋藏的好東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