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01章 劫掠(1/3)

    1262年,5月17日,芒種7日,樂安縣。

    樂安縣也就是後世的東營市廣饒縣,位於淄州東北方、淄河下遊,是個農業發達盛產漁鹽的好地方。

    如今,這個好地方已經被忙兀部的博羅歡占領。

    忙兀部是最早追隨成吉思汗的蒙古諸部之一,博羅歡在忙兀部中也是血統高貴之人,年紀輕輕就擔任了本部的斷事官,去年曾隨朝廷出征對抗阿裏不哥,今年又被派到了濟南征討李璮。如果曆史沒發生改變的話,他將逐漸成長為忽必烈手下一員大將,在征服南宋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朝中柱石級的重臣,在史上留下兩千字的傳記。但是如今,他還不過二十六歲,也隻是將星雲集的蒙軍中一名“有潛力”的年輕將領罷了。

    博羅歡占領了樂安縣,自然是為了給大軍收集糧草的。

    蒙古大軍雲集濟南,號稱三十萬,實際上雖然沒有這麽多,但戰兵輔兵民夫加起來怎麽也有十多萬了,其中還有好幾萬匹馬,所消耗的糧草可想而知是個文數字,從外地轉運壓力巨大。而隔壁李璮控製的淄州、益都、濰州、萊州等地,農業發達,又剛剛收了麥,從這幾州取糧,既能補充軍需,又能打擊李璮的後勤和統治基礎,實在沒有不做的道理。雖然出征之時忽必烈下令禁止剽掠民戶,但他歸他,隻要將來能在史書上記一筆就好了,將領們該怎麽做還是要看實際情況的。

    不管是合必赤、史澤,還是負責後勤的趙璧,都對征糧一事持讚同意見,其他將領就更不會有人反對了。如此一來,他們從北方帶來的上萬騎兵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這下子正好向東席卷而去,肆意劫掠。

    不過,受製於運輸能力,山東地麵上雖然有很多糧食,但是想運回濟南是很困難的。

    在大部分隻通陸路的地區,蒙軍的行動隻是純粹的“破壞”,燒毀即將收獲的麥田和已經收獲的新麥,順便也奸淫擄掠一番。畢竟靠畜力車輛長途運糧損耗甚大不,還要將兵員車隊聚攏在一起,行動遲緩,容易被益都軍找到空子,弄不好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了,還不如毀了了事。

    李璮放在這些地方的守軍隻能算三線部隊,沒什麽野戰能力,隻能躲進城裏,閉城固守,對城外肆虐的蒙古騎兵視而不見。而以機動性見長卻缺乏攻堅能力的蒙騎也不去理會沿途的城池,隻在鄉間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真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隻有在靠近水路、有著充足運力的地區,他們才會把劫掠來的糧草運回濟南供應大軍,而樂安縣就是這麽個地方。

    當前清河的水路和後世略有區別,正好在樂安縣內與淄水交匯,所以本地的貨物可以通過清河運往濟南。隻是,濼水改道之後,清河失去了源頭來水,水位下降了不少(並沒有完全幹涸,因為沿途還有不少支流匯入),運力大受影響。不過蚊子腿也是肉,再怎麽受影響,水運也比陸運劃算,所以這樂安縣就成了蒙軍的重點目標之一,博羅歡就被指派過來負責這個任務。

    “好,這就是今的一千石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