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69章 天下震動(1/3)

    1262年,1月21日,立春14日,膠西縣。

    “號外,號外!《江南新聞》號外,益都歸正,官家大喜,朝廷振奮,下震動!”

    “冊封!朝廷冊封了李鬆壽為齊國公、保信寧武軍節度使,都督京東西路兵馬!”

    “號外,特刊!五十文一份,欲購從速!”

    隨著一班加開的定期船,最新一期的《江南新聞》特刊也隨船送達了膠州,很快就引發了搶購熱潮。

    這其實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二份特刊了。第一份刊發於正月初五,京東商城的江南報社收到淮河口加急送來的消息之後,連夜編撰排字,終於在第一時間推出了一期特刊。特刊上報道了李璮請求歸正這個爆炸性新聞,新聞後還專門敘述了李璮及其父李全起家的曆史。最後還裝模做樣地分析了一下此事的影響,為迎合讀者的期待,自然是喜大於憂。

    這份特刊隻有半幅兩版,卻仍然敢按常價三十文出售,事實也證明了這種爆炸性消息確實值這個價。臨安城聽聞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全城震動,爭相搶購,印刷速度遠遠趕不上銷售的速度,甚至再次出現了溢價的情況,一時間臨安紙貴。

    其實朝廷收到這個消息也沒比《江南新聞》快多少,帶來的震驚和驚喜也不比民間更少,賈似道連夜召集兩院大員會議,人人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北方除一大患矣!

    趙昀聽這事之後,更是欣喜異常。他就是再昏庸,也知道李璮反正的意義啊!

    從三十年前的李全開始,李家就一直是江淮防線的大患,屢屢發動對南的攻勢,讓朝廷和他坐立不安。如今這個大患,居然投過來了!以後李璮就不再是自己的麻煩,反而是忽必烈的麻煩了,簡直是降之喜啊!

    狂喜之下,他甚至提筆親自作詩一首:

    九扶漢鼎賴元動,泰道宏開萬象新。

    聲堲南郊方慕義,恩漸東海悉來臣。

    凱書已奏三邊捷,廟算全消萬裏塵。

    坐致太平今日事,中興寶運喜環循。

    回顧這幾年來的大事,先是東海國來投,又打贏了蒙古人,現在連李璮也感恩歸正……我皇宋,在我的治下,這是終於要中興了啊!

    被這樣的降大禮砸中了之後,趙昀和朝廷也大方了起來,一舉封了李璮為齊國公、保信寧武軍節度使、都督京東西路及河北兵馬的榮譽,並且恢複了他父親李全的官職。這個待遇,比之前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東海國都高了,“王立憲”到現在還隻是個郡公呢。

    不過其實李璮是吃了東海饒暗虧的,要知道,曆史上他造反之後,南宋可是直接封了他一個郡王呢。但現在有了一個東海國,相比之下李璮的重要性就降低了,所以隻給了個國公。

    李璮本人對垂沒什麽意見,畢竟他現在對東海饒實力也很清楚了,能比“王國主”高上一頭,他就已經很滿意了。當然,這也有很大原因是他根本不在乎南宋的封賞,畢竟他是要認李唐為祖宗的人,造反山東隻是第一步,將來是要北搗燕雲西入關中的,什麽國公、郡王之類的,跟九五至尊比起來都不算什麽嘛。

    冊封的消息下來之後,《江南新聞》緊接著又推出了這份特刊。這個月已經有了一份特刊和一份正刊,這是第三刊,讀者們可真是有福了。

    但是,出於封鎖消息的考慮,東海商社雖然在江南大肆炒作這個熱點,卻並未在北方宣傳這個新聞。前一份特刊運來之後一直壓著沒發售,直到前才解禁,然後果不其然一下子就引發了巨大的搶購熱潮。

    到了今,這第二份特刊中的一部分也飄洋過海,到達了膠州。如同上一份特刊一樣,同樣在膠州引起了搶購熱潮,銷售速度遠遠超過了尋常的正刊。

    畢竟,對於江南民眾來,李璮歸正這事,隻是千裏外的一個大新聞,茶餘飯後談談也就完了。而對於膠州民眾來,這可真的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