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56章 大巡禮 九 鐵路(1/4)

    1261年,4月7日,膠西縣。

    “各位,坐好了!”

    駕駛員與張正義聊著聊著,突然抬起頭來,大喊了這麽一聲。

    張正義和車上的幾人都抬頭看向了前方,隻見不遠處的道路上有一輛牛車正慢吞吞地在走,擋住了前麵的去路。這邊的駕駛員一拉馬頭,兩匹馬向右轉向,拉著車子變到了右邊的車道上,很快超過了牛車。錯車的時候馬夫還忍不住朝左邊罵了一句:“牛車要靠右走慢車道!沒學過交規嗎?”

    呃,與公共交通事業蓬勃發展相應的,是私營運輸業也日漸壯大。

    隨著東海經濟的日漸活躍,運輸需求也與日俱增,道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而且出現了一些以替別人運輸貨物謀利的專業運輸業者。相比之前大部分車輛都是為自家運貨的情況,無疑反應出了社會的進步。其中甚至還有些業主模仿起了公交車的運營模式,也走固定線路拉客賺錢,交通部出於社會效益的角度也沒有阻攔他們。

    不過隨著車輛的增多,交通問題也顯現出來了。雖以現在的車輛存量,大部分道路還是空闊的,但是少數節點已經出現了交通混亂的問題。

    建設交通部當然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們沒那麽多人力去解決,隻能在少數地區派駐人手維持秩序,再在駕駛員人群中光為宣傳“靠右斜“左快右慢”之類的交通規則。但至少商社旗下的駕駛員,都是要進行強製的基礎駕駛知識培訓的。

    超車之後,張正義笑著對趙浩初道:“還好我們有先見之明,把這條路修成了四車道,不然連個超車的地方也沒櫻”

    東海商社別的地方扣,但是修路的時候可是從來……至少在規劃上不扣的。隨便一條路,就算是鄉間路,圖紙上也至少留出了八車道的空地,各個主幹道和城市要道更是十六車道起。當然,規劃歸規劃,實踐上還是要看成本的,大部分情況下隻能修出中間的兩車道或者四車道,把周圍空著。

    趙浩初一聳肩,道:“誰讓堵車堵怕了呢?不過這片也就是把地麵整理了一下,離真正的道路還差得遠呢。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在大沽河上修大橋。”

    東海商社規劃的內陸交通網絡大體成個十字形,南北交通主要依賴大沽河水運帶,而東西交通則依靠高密-膠西-中央市-即墨-東海這一條陸路,形成了一帶一路的格局。不過目前仍然有不少限製,其中大沽河上缺乏橋梁就是個大問題。

    現在他們走的這條膠西-中央西的公路,雖然在這個規劃中是主幹道之一,但是由於大沽河的阻斷,並不能直接通向東岸的中央市區,必須要換乘渡船才校既然要坐船,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從膠西城南的雲溪河坐船,一路到五角堡碼頭登陸呢。所以這條路目前的優先級並不高,沒有進行鋪裝,不過還好原來的路麵也算平,用徭役整理一下就能通行了,因此也成本低廉,直接整理了一個四車道出來。

    張正義笑著道:“加油吧,公路會有的,大橋也會有的。”

    公交車繼續前進,不久後,他們就到達了中央西站。

    這裏有一座標誌性的建築,也就是紅牆飛簷的西岸堡。此堡由海軍主導修建,是他們在內陸最大的基地之一,與大沽河東岸陸軍的五角堡遙相呼應,共同守衛著中央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