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55章 大巡禮 八 公共交通(1/3)

    1261年,4月7日,膠西縣。

    “孫和商行,膠西縣城清樂坊甲一戶,主營南北商貨,歡迎各路客商蒞臨洽談……”

    “如玉記,高密縣城正南街西七戶,主營各類瓷器。汝窯、磁窯、景德鎮,四方瓷器,粗疏精奇,應有盡迎…”

    “德隆糧行,福山縣城東門街南二巷,主營糧食買賣,量大從優,可送貨至蓬萊、牟平……”

    “書香紙行,東海市城陽區白沙第二大道第一戶,主營紙墨生產,出售軟紙、硬紙、光麵紙各色優質紙張。另有上等油墨,墨色黑亮,經久不褪,可上門洽談,也可訪膠西縣城東臨河坊乙三戶……”

    “勝利建築公司,東海市勝利公社第一戶,承接各類建屋活計,另招募泥瓦匠、木匠、普工各色熱,待遇從優,有意者可……”

    膠西城北邊的大道上,一輛四輪馬車平穩地向北駛去。車頂的坐席上,張正義也不在意顛簸,拿著一本《東海注冊商標》,隨意地翻閱著。

    這本書是商務部的烏文成牽頭搞出來的,將控製區內有名氣的商行都收錄了進來。主要目的當然是給注冊商標和注冊公司製度鋪路,但也起到了一個宣傳的作用,受到了各家商行的歡迎,即使需要每年一貫的注冊費,願意把名號留在上麵的商家仍然絡繹不絕。

    實際上,這本書也確實很有用。外來商人隻要在海關或者膠西縣買上一本,立刻就能對東海國的商業布局有個大致的了解,可以根據需要按圖索驥,找到合適的商家談生意。位列其上的商家,也因疵到了廣告收益,總體來是雙贏的局麵。

    嗯,其實是三贏,東海商社通過這本書,既增加了一筆每年近千的收入,又對境內的商行有了更詳細的了解,以後要操作什麽就方便多了。

    昨在海關的時候,因為辛守成納稅達到了一定級別,按照海關的激勵製度,白洛就送了他一本。當時張正義也在旁邊,一看,發現這本書印製精美,紙麵光潔,有的商家還附上了商標的圖畫,比當初商務部送統合部審耗那本可好看多了。於是起了興趣,自掏腰包買了一本,一直到今回了膠西,都不住翻看著。

    一陣風吹過,書頁淩亂了起來,張正義眯了眯眼睛,幹脆合上了書本,與前麵的名為“駕駛員”的馬夫攀談了起來。

    今他乘坐的這輛馬車,不是股東專用的舒適型,而是商業運營的公共交通馬車。

    這種車由兩匹劣馬拉動,車體以木工組的標準中型四輪貨運馬車為基礎,升高了壁板,在兩側的壁板上又各設置了一條可以坐饒長木板,還在下麵貼心地設置了一個踏腳的木條,以免踩到車鬥裏的貨物。比較先進的,是有一個伸縮式的帆布雨篷,不過今沒下雨,所以就沒拉起來。在車上能直接看到周邊的田野,如果是現代人乘坐,未嚐沒有一點野趣,但現在的人隻會嫌風大。

    這種馬車最多可以搭載十名乘客和五百公斤的貨物,實用性很強,是木工組的拳頭產品之一。

    現在張正義乘坐的這輛,車廂外麵畫了個貓頭,還寫了個阿拉伯數字“2”,坐席最前方馬夫頭頂的位置掛了一塊牌子“中央西”,正是由建設交通部運營的公共交通馬車。

    這個公共交通工程,其實最初是個軍用項目,起源於早期安全部探討過的一個“馬車機動”計劃。也就是給義勇隊配上足夠的馬車,讓他們可以快速地進行機動,從而實現戰略的靈活性。這個計劃當時並未收到重視,因為成本太高,而且當時基礎設施太不完善,如果走荒郊野路,馬車未必就比人腿快多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