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49章 大巡禮 二 標準化(1/3)

    這座“大樓”外麵看著挺大,但是一進來,就會發現裏麵的空間利用率,呃,實在是低的可憐。

    整個大樓的結構就像一個橫躺的“日”字,四周和正中一道都是長廊,中間用厚牆圍出了兩個“口”字型的房間。但是再進去一看,原來這不是“口”,而是“回”,裏麵還有四堵牆呢,隻有這四堵牆圍成的房間,才是這座大樓真正的工作區域。

    之所以這麽設置,是為了給這些裝滿了“精密”儀器的房間維持恒溫。

    作為標準化工作的重地,必須盡可能減少變量才行,恒溫自然是必須的。但是他們又沒有空調,該怎麽辦呢?於是就隻能采用變通的辦法,既然沒有空調不能降溫,那就單向升溫吧!

    嶗山學宮所在的這處山穀,臨近海岸又有較高的海拔,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氣溫低於25攝氏度,隻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加熱和通風,就能把溫度維持在23度的合理水平上,也算是能將就著建立一個恒溫環境了。至於濕度,就隻能隨緣了。

    這座大樓的三重結構,就是為了對溫度盡可能進行控製。最外一層是調控室,有六個獨立的加熱室和通風係統,牆上到處掛著商社自製的粗大的酒精溫度計,定時有人巡視抄錄讀數,以便升高或降低火力,或者適量增減外來空氣,來盡量保持恒溫。中間一層是穩定室,以減緩外層溫度的波動,同時也設置了來自附近熱源的熱風口和來自外界的冷風口,可以自主調節溫度。最內層才是真正的實驗室,經過外麵兩層的控製,雖恒溫程度不能跟後世比,但也不差了。

    這結構倒也不是東海人首創,如今很多富戶冬季取暖時為了避免火爐的煙氣,就把屋子建成了類似的結構,隻是東海人把它做到了極致罷了。商務部甚至有人在琢磨,能不能把這套係統作為現代生活的典範向外出口?

    也因為這裏一年絕大部分時間裏都有恒溫的舒適,所以雖然地處偏僻,仍然有不少股東和學宮畢業生來這裏工作。當然,這麽關鍵的地方,工作人員也是優中選優的!

    “啊,首席,柳醫生,不好意思,為了減少衝擊,咱得先在這緩衝室呆上一會兒,讓衣服暖暖,然後才能進去。呃,兩位,麻煩把這帽子先帶上吧。”

    黃儀帶他們進了緩衝室,卻沒立即領他們進實驗室,而是搬過兩把椅子讓他們坐了下來,還遞來兩個遮頭發的白布帽子。

    “嘿,”柳木接過兩個帽子,順手轉交給張正義一個,“以前我也就是在外麵坐坐,還是第一次來這兒呢,你們的規矩可真多。”

    張正義戴上帽子,道:“細節不可覷,應該的。黃組長,你們這做得不錯啊。”

    “哪裏哪裏,都是管委會的指導……”

    閑著無事,柳木和黃儀攀談起來,而張正義站起身,在緩衝室各處溜達著看了看。

    這裏雖然是緩衝室,但也並沒空著,沿牆擺了一圈桌椅,上麵堆著大量的書籍和文件,牆上掛著不少規章流程、值日表格、生產數據一類的東西。

    此時正有幾個研究生在伏案工作,埋頭對著一些數據奮筆疾書,也不知道是真在寫還是見來了這麽多大人物裝著在寫。

    由於缺乏窗戶,室內是點著油燈照明的,雖用的油是珍貴的鯨油,但是亮度怎麽也不能與電燈比。光照條件應當是比較昏暗的,看得張正義暗暗搖頭,很是擔心這些年輕饒視力問題。但是商社現在就隻能提供這種條件,也是苦了他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