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90章 雙桅星火級 上(1/3)

    1259年,8月3日,膠州灣。

    一艘嶄新的白色木帆船借著南風,自東而西飛快地衝入了膠州灣口。

    這艘船首斜桅向前高伸著,顯得船體修長,但實際上的水線長度還是隻有二十多米,使用的帆裝也是極富東海特色的塗有紅邊紅兩儀圖案的海翼帆,和普通的星火級似乎沒多大區別。但是仔細一看,卻有一個明顯的不同,桅杆數量從三個減少到了兩個,帆麵也更大了!

    再仔細看看,就會發現細節差別還是不,船頭由扁平的方形變成了尖銳的三角形,艉樓的位置整體後移,像個背包一樣掛在船體後部,前方甲板麵積一下子長了不少,顯得船體也更為修長美觀了。

    現在這艘船吃水不深,航速飛快,激起了附近幾艘船的一片驚呼,船上的水手們也對著他們狼嚎起來。艉樓舵位上的鄭林大吼一聲,將舵輪猛地向右一打,前麵的水手們也跟著他的指令配合地轉起了帆。

    帆向急變,前帆向左展開,凹陷的海翼帆麵兜住了南風,產生了一個順時針的力矩。後帆帆麵轉到了與風向平齊的位置,海風流過帆麵,左邊經過彎曲的帆麵,壓力降低,右邊風壓如常,立刻產生了垂直於帆麵的升力,這個升力相對於船頭方向偏左,通過桅杆作用於船體後部,同樣產生了一個順時針的力矩。

    在船舵和前後兩道順時針力矩的作用下,船體在灣口劃出一道優美的曲線,以一個驚饒角度,急劇將航向轉到了東北方。

    此時南風從帆船的右後方吹來。這種風向稱作“正順風”,前後兩座帆可以同時受風,而且既受風從後吹來產生的推力,又受風流過帆麵時因前後壓力差而產生的升力,兩力疊加,使得動力達到了最大狀態。因此,船身飛快地提速起來。

    水手們感受著海風和浪花,歡呼了起來。

    鄭林把住舵,看了一眼船舷旁邊新加裝的水輪航程計和上麵的離心測速附件。這是一套新的機械,前者將一個水輪浸入水中,通過一套減速輪軸組測量行駛裏程。而水輪轉得越快,與係統相連同步轉動的離心錘擺得也就越高,因此可以帶動指針間接表示出航速。

    他讀出上麵的數字,興奮地拉住旁邊的梁恩喊道:“老梁,過十節了!”

    梁恩是海洋部的股東。穿越前他本是讀的法律,但經常做些帆船模型在網上出售,對各類帆船結構了解得極清楚,穿越後自然也就進了海洋部之鄭在闊馬造船廠的設計部中,總設計師周正茂主要關注於船舶本身的設計和建造,而梁恩不但對船熟悉,對古典武器也有較深的理解,因此在把船變成“軍艦”方麵更為擅長。這艘改進版的雙桅星火級的設計過程,他就出力頗多。

    他瞥了一眼航程計,笑了一下,得意地道:“怎樣,我的這艘‘立春’夠勁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