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89章 五九軍製(1/3)

    1259年,8月1日。

    鄭林等人自南方回歸後,軍方主要人物終於齊聚一堂,再加上南宋、李璮等外交因素帶來的壓力使得大會促使軍方盡快加強戰鬥力,因此籌謀已久的軍事改革終於拉開了序幕。

    這輪軍事改革變動很大,主要變化在於確立了軍銜製和義務兵役製,確定了東海商社未來數年乃至十數年內的軍事體製,也是今年商社的頭等大事……之一(今年頭等大事太多,這隻能算之一了),因此被軍委會正式定名為五九軍製。

    對於海軍來,由於編製要隨船走,靈活性太強,所以沒有做重大的編製變動,隻是將海軍陸戰隊擴充到一個營,明年還會再來一個,裝備體製也向陸軍看齊。最大的變動,是終於有了軍銜製度,再次強化了海軍中本來就很濃厚的等級觀念,一時人人加官進爵、喜得所願,幾乎要彈冠相慶了。

    海洋部的所有股東,一人至少發了一個少校,第二艦隊提督許嵩濤拿了一個中校,而海軍組組長兼第一艦隊提督韓鬆當仁不讓成了上校,張船長則成為了海陸軍唯一一個少將。

    星火級這一級別的艦船被定為副營級單位,由一個上尉擔任船長,但目前還隻有潘學忠和贏平兩個水手晉升到這一級別,其餘的都是由少校降級擔任。青葉船這樣的輔助船隻,定為連級單位,由中尉擔任船長,這就很常見了,比如現在在第二艦隊擔任青葉船船長的趙虎子現在就是中尉了。

    陸軍的變動則大得多。

    此次改革中,正式確定了誌願役、義務役和預備役三級兵役製度。

    誌願役含軍官和士官,前者為擔任領導職位的指揮人員,後者為服誌願役、領取軍餉的專業士兵,也可擔任低級指揮職務。誌願役共兩千五百員額,頒發軍銜,軍官從尉官到將官,士官從下士到軍士長。軍官和保障營的技術士官無服役年限限製,直到四十五歲(暫定)退休;普通士官服役五年,五年後根據情況,如果本人同意、組織批準,可以延長服役年限,軍銜不同延長期也不同。

    義務役為普通士兵,每年招收兩千五百人,服役27個月,每年立冬正式入伍,第四年立春退伍。前三個月訓練期無軍銜,訓練結束後為列兵,一年後為上等兵,如果有平時表現優秀或有立功表現可升為士官;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現又不願意進入誌願役隻想當完兩年兵走饒,安全部還貼心地準備了一個“準士”的軍銜,仍然為義務役,但是可以以相當於下士的待遇退伍。這兩千五義務役裏麵,輸送義勇旅兩千人,根據測試結果送往各營,役滿後可擇優成為誌願役士官,其餘員額分給海軍、警察部門和鐵道隊。

    士兵退役後會進入預備役,每年需要定期訓練,在必要時會被組織起來保衛家鄉、清剿匪患,甚至重新征召入伍。這也是與他們頃田戶的好處權責對等。

    義勇旅現在設立十六個營,包括一個保障營、兩個炮兵營、兩個騎兵營、十個步兵營和一個近衛營,每營約四百人。

    每個步兵營分為四個連,每連含三排,每排含三班。每班標配十人,其中兩名士官,分別擔任班長和副班長。每排設一排長,由少尉或資深軍士長擔任。每連設一連長,由中尉擔任,又按需設一名或多名少尉副連長,用於增加冗餘,也便於擴軍。每營設一營長,由少校擔任,又設副營長、教務長、風紀官等副營級職務,由上尉擔任。少校正營長暫時不常設,由副營軍官處理日常事務,有需要時再派遣校級軍官(目前全部為股東)過來帶領。另有一保障排,負責全營的飲食、運輸和器械修理等工作,還有一個營部排,負責高級軍官的警衛和風紀糾察、通信、偵察等工作。每營共四百人,其中包括約百名軍官及士官,其餘為列兵或上等兵。

    十個步兵營分為甲乙兩部,每部五營。一部稱守備營,負責本土防禦;另一部稱野戰營,與其他兵種一同按需組成野戰軍團,負責戰略進攻。兩部職責暫定每年交換一次,以後會在實戰中產生分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