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1/3)

    1258年,10月5日,黃河北岸,漣水城。

    漣水城外,仍然殘留著大戰的痕跡。

    前不久,宋軍兩路並進,一路由海路從東海縣的鬱州島出發,襲擾海州城,另一路從淮安出發,由大將夏貴帶領,同時出動了陸軍和水軍,試圖奪回漣水城。

    李璮一麵命後方守軍收縮入海州城,堅守不出,一麵帶領主力部隊在漣水附近與宋軍展開大戰。最終他憑借精銳步兵和蒙古馬軍的支援,擊退了宋軍,還繳獲了不少軍備和船隻。夏貴初戰失利,後方懷遠軍(蚌埠)又傳來了蒙古親王塔察兒所派的先鋒部隊抵達的消息,便不得不撤退回防。

    北路襲擾海州的宋軍,見南路無功而返,也撤回了鬱州島上。

    現在,原先的漣水縣衙中,李璮正和他的幕僚兼嶽父王文統相對而坐,喜滋滋地討論如何給汗廷報功。之前,蒙哥汗身邊不少人對他不派兵隨征頗有微詞,但現在結結實實打了兩場仗,總該能封住那些饒嘴了吧?

    突然,一個親兵匆匆來報,薑萬戶求見。話音未落,披掛著一身金甲的薑思明便帶著幾個隨從闖了進來。

    李璮見狀,皺了皺眉頭。旁邊的王文統連忙嗬斥道:“薑萬戶,你這是作甚,休得無禮!”

    薑思明把腰間的寶劍解下,扔給李璮的親兵,略一抱拳,便用嘶啞的嗓音大聲道:“相公,如今宋軍已退,我欲將兵北上,征討逆賊,還請相公恩準!”

    膠州失陷這事放在整個蒙古帝國不算什麽,但在山東一角仍稱得上非同可,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傳了過來,李璮、薑思明等軍政大佬即使遠在淮河前線,也第一時間知道了這種要事。

    薑思明自然暴跳如雷,當場就要帶兵回去,剿滅那幫無法無的東海賊匪。

    而李璮則有些舉棋不定。一方麵,他也為身處膠西縣的堂兄李應一家子感到擔憂;但另一方麵,現在戰事正急,他不可能隨便放薑思明這麽一支數千饒生力軍回去。正巧這時夏貴來攻漣水,李璮便把薑家軍強行留下,協助守城。另一邊也派人去膠州打探消息,弄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薑思明雖然平時和李璮有些不對付,但這是軍國大事,而且軍中的蒙古監軍也支持李璮,他不可能破壞蒙哥汗定下的統戰大局,隻好乖乖留了下來。

    雖然兩軍正在大戰,但宋軍的兵力並不足以遮蔽戰場,南北之間的信息溝通還是通暢的。很快,各方消息就匯總到了李璮的案頭,有的是從膠西逃出的商人提供的,有的是高密、諸城等地的官吏提供的,有的是僥幸逃生的薑家士兵提供的,還有李璮自己的探子收集的,膠西李應也偷偷遞來了信件。

    在王文統的協助下,他們很快勾勒出了事情的全貌:一夥海外夷人占據了即墨縣一角,薑家覬覦他們的產業,發兵奪取,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反而被人家把膠西城給占了。

    這下事情就有意思了,李璮的態度一下子曖昧了起來。據李應的密信所,那什麽東海商社相當克製,占了膠西之後,並沒有像普通流賊那樣大肆劫掠,也沒有裹挾民眾造反,而是終日縮在城北操練,還試圖尋求招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