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03章 戰時經濟 一(1/3)

    1258年,9月26日,金口工業區。

    好吧,當初商務部幻想的高樓林立商旅縱橫的發達港口城市金口市已經徹底泡湯了,現在這裏到處是熾熱的火爐和滾滾的濃煙,完全變成了重工業城市的形狀。

    東海商社進入戰備狀態後,不但義勇隊大大擴充,工業部擔負的任務也驟然加重。海陸軍的擴軍目標總計高達三千人,又不能每人發一把竹竿就趕上戰場,這需要的武器盔甲的數量可不是一個數,為了提升生產速度,工業部上下可謂拚了老命了。

    季國風帶著幾個研究生從一間工坊出來,又匆匆趕往下一間工坊,正一邊走路一邊著什麽,突然被半路殺出來的高正等人攔住,劈頭蓋臉就是一句:“季大部長,你們可得抓緊啊,不然我們就隻能五人用一條槍了,比當年的老毛子還慘啊!”

    在九月份之前,商社沒預料到安全危機,武備組一直以每月20把的速度不緊不慢地生產著火槍,到現在總共也不到四百把,確實缺口巨大。

    “幹脆給你們做幾把大斧算了,一個個看著就像程咬金一樣,”季國風看了看這幾個安全部的幹將,歎了口氣,“正好,我們剛上了新產線,過來看看吧。”

    話間,南邊又過來了監委會幾個人,季國風見來者不善,幹脆也把他們一起帶上,進了一間新建成的大工坊參觀。

    這處工坊一看就不一樣,外麵修了一座分水壩將河水單獨引了一道出來,便於調節水流。水道之中,有兩台前所未有的巨大水車,正隨著水流緩慢而堅定地轉動著。在外麵都能聽見裏麵有節奏的敲擊聲。

    工坊內部還比較空曠,兩根軸自外麵的水車連接到室內,隻各帶動了兩個工位,然而工位上的機械卻不可覷,是一種巨大的杠杆式水力鍛錘!這四台粗大木梁和巨大鐵頭做成的機械兩兩對稱布置著,現在正連續不斷地點著頭。

    所謂杠杆式水力鍛錘,就是用杠杆機構來放大鍛壓力的鍛造機械。不過這杠杆並不是簡單接駁在軸上,而是由一套較複雜的曲軸連杆係統連接起來,在它們的驅動下,鍛錘做的不是簡單的上下運動,而是一套中速上升-快速下落-靜止不動保持壓力的動作循環,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鍛壓力。

    整個工坊都是機械組特別設計的,每軸兩台鍛錘並非同步工作,而是有九十度的相位差,這樣可以將衝擊錯開來,使得整體運行更平穩。裏麵也不僅有這四台錘子,還有熔爐、鐵砧、行車、機床等一係列輔助設備,為這個工坊的主要生產項目——也就是鍛造鋼板——而服務。與鍛錘一樣,這些輔助設備和人員也是分布兩側對稱布置的,實際上形成了兩條獨立的生產線。

    在鍛錘的交替鍛擊聲中,工坊內好幾十個鐵匠和學徒在滿頭大汗地忙碌著。正在裏麵巡視的秦晉見有來客,剛要迎上來,季國風連忙擺手讓他繼續,然後帶著那群累贅走到了最北邊的新攪煉爐旁邊。

    此時的攪煉爐正在煉製,隔著幾米遠都能感受到滾滾熱浪,兩個工人轉動著一個舵輪,舵輪帶動爐頂的攪拌器轉動,而旁邊另一個技師則不時爬上梯子看看爐水的成色,用一個特製工具挑出爐渣,然後拿著個本子記錄著什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