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02章 全麵動員 二(1/2)

    1258年,9月25日。

    這幾,安全部可謂累並快樂著。

    有了便宜行事的授權之後,他們迅速把以前就做好的編製計劃拿了出來,準備以目前的二百五十多饒義勇隊為骨幹,加上新征召的五百名勞工,再從城陽地區招募一些青壯,補足兩千饒員額,編成三個營。

    每個營編製尚未最終確定,但原則上會由若幹個步兵連、炮兵排、騎兵排和保障排組成。

    其中炮兵排和騎兵排仍然延續以前的編製,作為技術兵種對兵員素質要求較高,隻堪堪擴充到原來的三倍。而步兵連則采用了新的三三編製,每連三排,每排三班,每班十人,總兵額相比最初兩個連大大擴充了,原先的義勇隊員全拿來充當基層軍官,也隻是勉強夠用罷了。

    保障排是應擴軍後所需而設立的新兵種,主要負責整個營的後勤、運輸、器械修補、物資管理、醫療等工作。

    當然,兵員的擴充需要時間,目前隻到位了原先的老兵和征召的勞工,裝備也不夠,隻能先組成三個架子營。其中大部分人穿著以前的工作服,在老兵的指導下輪流練習隊立刺殺和火槍射擊。

    外來兵員的招募還需要時間,招募來了之後,也要先進行基礎的隊列和體能訓練,再補充到各個營中,即使按最簡流程,也需要至少一個月才校

    戰時,士兵的餉金已經提到了每月三千錢,資深士兵和軍官更高。這麽高的價位,再加上免費新衣和吃飯管飽的待遇,其實在整個即墨乃至膠西縣都有不少人心動願意參軍的,不過出於可靠度的考慮,安全部還是屬意在已經經營了兩年的城陽區招募新兵。

    這兩年來,文化部孜孜不倦地在城陽區推行基礎教育,連帶著民族主義思想也在這裏擴散出去不少,當地居民對東海商社多少有些認同感,雖然比不上自家的勞工,但仍然是可靠的兵員。

    但這麽一來,每月光陸軍的軍餉就要支出一萬五千貫左右,更別還有其他武器裝備吃飯穿衣後勤支援傷亡撫恤等等一大堆費用了。海軍雖然人少,但平均薪酬要高的多,維護費用也隻高不低。所以軍費開支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文數字,膠州的這些繳獲,也就能勉強堅持一陣子罷了。

    ……

    此時,東海堡禮堂鄭

    “我就不明白了,我們的財務製度這麽‘先進’,怎麽連個軍費開支都算不明白?”文化部的喬玉山拿著一份報告,上麵全是各種“預估”和“不明”,發起了牢騷。

    全體大會已經授權管委會“盡一切可能保證戰爭的勝利”而不需要事事都請示,但也沒真的撒手不管,而是組織了幾個遊離在權力核心之外的人士組成一個“監察委員會”,監督管委會的各項政策,如果有問題,就向全體大會報告。

    喬玉山就是這個監委會的成員,今在這裏質詢財政部倉促拿出的軍費評估報告。

    “這是沒辦法的,”東海儲蓄所所長紀萍萍耐心地給他解釋著,“後世能準確地計算出軍費,是因為經濟已經足夠發達且成熟,軍事投入在經濟中的占比穩定,所以可以從容地貨幣化計算。而我們現在不是市場經濟體製,很多東西都是沒法定價的。就拿火槍來,這東西如果拿去市場上賣,怎麽也得二十貫一把吧?但我們自己製造,成本隻不過是幾斤鐵加上工時費而已,軍費該按哪個核算?像這樣自產自用的裝備,幾乎占了軍事開銷的絕大部分,自然就不好統計軍費了,隻能估算現金的消耗速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