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01章 全麵動員 一(1/2)

    1258年,9月25日,膠州州衙。

    “什麽,整個膠州就隻有一萬七千多戶?”

    孔嘉誼拿著一份從州衙冊簿中整理出的統計數據,吃驚地對旁邊那個州衙留下來的吏問道。

    這次義勇隊占領了膠西城,孔嘉誼也帶著財政部不少幹將加入了膠州工作組,不但清點各處繳獲不亦樂乎,還效仿先賢,一進城就把州縣兩衙的曆年資料保護了下來。

    不過這些資料都是用的隻有積年老吏才看得懂的落後而複雜的辦法記錄的,看得財政部的人一個頭兩個大。沒辦法,隻好先抓了一批俘虜的吏過來,讓他們把整個膠州的人口、土地、財賦等東海人最感興趣的數據整理出來。

    雖現在是亂世,但膠州也安定了數十年了,這些吏還是第一次遇到“改朝換代”的情況,不敢怠慢,硬著頭皮完成了工作組指派的任務。但他們好不容易統計出的數據,讓孔嘉誼看了一眼就產生了質疑:這膠州的人口怎麽會如此之少?

    宋金時期,膠西、即墨、高密等縣,大都是人口以萬戶計的上縣望縣,雖金末散失了不少,但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即使少也不該這麽少。

    一萬七千戶,以一戶五口計,差不多隻有八萬多人。就東海人親眼所見,光即墨縣就不止這麽多人,更別更富庶的膠西、高密兩縣了。以他們之前的估計,整個膠州應當至少有三十萬人才對。

    “回老爺,”那個吏結結巴巴地,“這個戶數是三十年前點檢的,那時世道正亂,鄉民大都避難去了,自然就隻點了這麽多戶。”

    三十年前?那怪不得,正是李全和蒙古人在山東打仗的時候,人口少也是應當的。但是,孔嘉誼忍不住又問了:“那麽這三十年來,你們就沒再統計過人口?”

    吏硬著頭皮答道:“確……確實沒櫻”

    老爺們不下統計的命令,關他們什麽事啊?

    孔嘉誼歎了口氣,接著問:“那麽你們不知道具體人口,是怎麽收稅的呢?”

    吏對著北邊比劃著:“我們都是劃好地塊,然後把田賦‘撲賣’出去,有鄉紳或者軍頭撲買了某地,代行收稅,隻要把撲買時喊的份額上交給庫裏,多收的就歸他們自己了。”

    “原來如此,是包稅製啊,也真夠懶的。”孔嘉誼聽明白了,有些無語。

    這包稅製是蒙古人常用的辦法,把某個區域的稅收交給包稅人,由他們任意收稅,隻需上交固定額度的稅收即可。這樣的稅製顯然有很多問題,但操作簡單,正適合沒什麽行政經驗的蒙古人。不過你薑家明明是漢人也用這種粗笨的方法,真是數典忘祖啊。

    今年的秋糧已經收完了,東海商社就是想改稅製也得等到明年春才校孔嘉誼放下報告,:“行了,你先下去吧。”

    吏如釋重負,飛快地退了出去,差點一頭撞到往這邊走的孫長。

    孫長也是商社的股東,同屬於財政部。他靈活地避開吏,閃進了孔嘉誼的臨時辦公室,拍著一份文件:“船差不多走光了,嘖嘖,這次收獲真是不啊,幾艘星火級都快裝不下了。老孔,你看我們是先存到膠州,還是直接運回東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