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00章 捅了馬蜂窩(1/3)

    1258年,9月23日,膠西城。

    城內西門處,排出了長長的隊伍,最前麵的一輛馬車上下來一人,交給守門的義勇隊員一塊白銀,後者又拿給後麵桌旁的會計。

    會計打量了一下成色,又拿起一個秤稱了稱,抬頭道:“五兩一錢,足夠了,放行吧。”

    與明清時期白銀大量流入的情況不同,如今白銀價貴,這五兩多白銀差不多相當於二十貫銅錢。膠州周邊有白銀產出,還不算最貴,現在南宋東南一帶由於臨戰的恐慌情緒,銀價已經漲到每兩75貫會子,折合六貫銅錢了。

    完,會計又拿出一張條子,在上麵寫了寫,遞給了義勇隊員。義勇隊員把條子交給馬車上的人,大聲道:“你可以走了,不用緊張,膠州城以後還能做生意,等這陣風頭過去了,歡迎再來!”

    馬車上的人唯唯諾諾應了一聲,但手上可不含糊,趕著馬車,風一般地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此時,距離義勇隊“百裏奇襲”奪下膠西城,已經過了四。雖然成功完成了營救烏文成的作戰計劃,但接下來的事態如何處理無疑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而這個膠西城更是一個燙手山芋。

    好不容易奪下一個貿易城市,就這麽放棄退回去,似乎有點不甘心;但是如果就這麽占領下去,東海商社在占領區應當是怎樣一種存在?民眾如何安撫和治理?如果薑家或者李璮知道了膠州淪陷的消息,發大軍討伐怎麽辦?該如何布置防禦措施?從膠西到即墨這麽長的戰線如何維持?

    這四裏,股東們為這些令人頭痛的問題吵翻了,至今還未做出最終決定。但這邊也不能放著不管,為了維持秩序,管委會向膠西城派來了一支主要由商務部人士組成的工作隊,負責統計戰利品、與本地人打交道,並且進行城市管理。

    工作隊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心問題。大部分膠州的居民和商人顯然對這個勞什子“東海商社”很不感冒,隻當是又不知道哪來的悍匪,紛紛想要逃離。不過後來這些“賊人”沒衝進家門搶劫,還殺了不少趁亂產生的劫匪,讓他們稍稍安心了一些。義勇隊在大街上貼滿了安民告示,又排著隊宣傳著東海饒好政策,總算讓市麵上安定了下來。

    不過安定下來的結果就是,不少人大著膽子向東海人提出想出城。這樣的人一多,工作隊也不勝其煩,隻好頒布了出城辦法:一個人出城不要錢,帶一個包袱或箱子收一貫,一輛車收二十貫。

    來奇怪,之前還人心惶惶的,等到明碼標價收出城費了,市民們反倒立刻放心了下來,收拾好大包包,紛紛湧出城去。膠州多年商貿繁盛,居民大多是有些積蓄的,這點出城費對他們而言不算什麽。這幾下來,工作隊足足收了四千多貫的出城費,城內也清淨了不少。

    這筆錢不少,但相比其它收獲,又不多了。膠西城中儲存著最近才收上來的全州秋糧,足有八萬多石;從州庫、縣庫中,也抄出了三千多貫的財物。不過比起從薑家起獲的巨額財富,這些都是巫見大巫了。光是金銀銅等貴金屬,就至少價值十多萬貫,更別還有大量的古董、字畫、瓷器和各種工藝品了。

    光一個薑家就這麽有錢,膠西城中這麽多大戶,若是全抄了,想必能得到一筆文數字的財富。不過情況尚未到最危急的時候,東海人自然不會這麽喪心病狂,實際上,他們不但沒有威脅這些大戶,反而盡可能安撫他們,連助餉都沒開始要。對於李應家這樣的重要人物,更是從即墨把陳一成請了過來,做中人上門和。

    ……

    此時,李應府鄭

    “……正如我之前所,我們東海商社打到膠州,隻是因為薑家欺人太甚,我們為了救回自己人,才上門討個公道而已。”史若雲微笑著對著上首的李應如此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