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91章 就緒(1/3)

    1258年,9月18日,12:01。

    散了一個上午的步後,義勇隊一下子打起了精神來,沒多久就到達河南岸。

    河本不寬,兩岸隻隔了十幾米,河灘很淺,有一條古木橋架在上麵。高正讓隊伍在南岸整隊,然後做了一段簡短的演:

    “……好了,敵人雖然多,但是沒什麽戰鬥力。先喝點水,打完這一仗再吃午飯!”

    聽他完,隊員們立刻回以標準的口號:“為東海而戰!”

    聲音整齊而響亮,河對岸潛伏著的斥候聽到後有些吃驚,匆匆向北報信去了。

    木橋通過能力不強,一連先過去警戒,然後四門獅吼炮開始通過。為了保險,組合式炮車被拆分為炮車和彈藥車兩部分,分別依次過橋,耗了不少時間。

    炮車過橋期間,列陣的步兵也沒閑著。高正一聲“檢查裝備”,各伍伍長有序出列,一個個檢查起了士兵的裝備。

    “火繩,就位。刺刀,就位。彈藥,就位……”

    義勇隊員的裝備從內到外分了衣服、裝具、武備三部分,總負重接近20kg,不算輕,不過比穿著步人甲的重步兵還是省了近一半的重量,靈活性也高了很多。

    最內層的衣服,就是簡單的本色麻布褲子和套頭衫。

    第二層的裝具,首先是從救生衣發展來的紅色外套,上麵有多個口袋,戰時塞進輕木板當作內襯,平時可以裝點零食銅錢什麽的;外套之外用一條皮腰帶和兩條武裝帶捆紮起來,上麵有多個鎖扣,可以用來搭載刺刀、工具、彈藥盒等裝備;本來還有一個背包,可以直接掛在背後的武裝帶上,用來裝毯子、餐具、幹糧等等,不過今是內線作戰就沒帶。

    第三層,就是盔甲和武器了。盔甲包括胸甲、肩甲和頭盔,武器就是火槍和刺刀。

    胸甲仍然是玄武甲,不過已經進化到了東海03式,在保證關鍵位置2mm厚度的同時降低了其它部位的厚度,麵積也略微縮。側麵還敲出了幾道棱線,以增加強度並止住兵器的滑動。內麵有四個內扣和兩個外扣,直接扣在武裝帶和腰帶上即可固定。這樣的03式玄武甲重量成功降低到了2.5kg,比猴版的勇士甲也重不了多少,但防護效果比厚薄一致的後者強得多。

    肩甲隻是兩塊弧麵鋼片,為了不影響行動,做得盡可能,直接卡在外套上的布扣裏。肩甲理論上是為了防禦弓箭拋射而裝備的,不過現在似乎更多的是用來標示身份。

    頭盔與一戰時期的帶緣鋼盔有些像,頂上固定了一根斜向上伸出的木質裝飾角,還帶了一個麵甲,總重達到了1.3kg。這麵甲隻有薄薄一層鐵皮,上麵劃了三道V型通氣槽,遮住下半張臉露出眼睛,其實沒什麽防護力。不過安全部觀察到,義勇隊的新兵們罩上麵甲之後緊張情緒明顯緩解,對火槍的懼怕也降低了。所以即使沒有實用性,也還是保留了這個麵甲。

    由於武備組仍然沒搞定燧發機的問題,所以義勇隊到現在用的還是火繩槍。這一點安全部很是無奈,但也沒辦法,至今燧發機的發火率還不超過五成。鋼簧倒是搞定了,但是燧石的質量不太好,要麽不發火,要麽直接被擊碎,所以在徹底改進之前,隻能湊合著用火繩槍。一把20mm的蝦蛄槍全重要5.5kg,25mm的牛丸槍更是要10.7kg,著實不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