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5章 獅吼炮(1/3)

    1258年,四月初六,西山試驗場。

    “轟!”

    隨著一聲轟然炸響,一輛新式炮車後坐了一步距離,一枚炮彈伴隨著火光和硝煙向前飛去,跨越兩百米的距離,砸在一塊足有二十厘米厚的鬆木靶子上,輕鬆扯了一個大洞,之後仍有餘力飛行許久,落地後又荒地上擦出了一大道痕跡來。

    “好啊!”安全部的謝光明見狀激動地叫了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火炮!”

    完,他就轉向旁邊的姚崇義,喊道:“姚哥,就是這個,趕緊定型量產吧!虎威炮我們都不要了,全給海軍得了!”

    姚崇義得意一笑:“得,那你趕緊簽字吧,我們這邊先做著,等這個月大會正式報告。嗬,這個‘獅吼’項目我跟了半年多,終於搞定了。”

    “獅吼”指的就是旁邊這門最新式的火炮了。這種新火炮口徑75mm,長1200mm,發射1.6kg重的炮彈(約3.5磅),炮身重約265kg,比虎威炮大了一圈。

    姚崇義作為工業部的元老成員之一,之前一直在默默管理著虎蹲炮和虎威炮的鑄造,積累了大量經驗,因此被指派為工業部下屬的“金口第一鑄造廠”的廠長,負責日常生產的監督和新型獅吼炮的製造。

    這型火炮從當初研究出低燃速炮藥之後就開始設計,直到金口鑄造爐投產才能真正量產,過程中可謂坎坷頗多。當初他們也曾試過模仿鑄造虎威炮的方法,用多爐鐵水同時注入模具試製75mm火炮,但雖隻是多了幾十公斤,結果就大不一樣,試造出的火炮在打了幾發就產生了裂紋,很明顯是不合格的。直到金口鐵廠的運行步入正軌,鑄造用鐵水既在質量上得到改善,又在單爐產量上大幅提高,借助這兩處技術進步,獅吼炮才成功鑄造出來。

    現在第一批樣炮已經生產出來,自然就拉到西山試驗場來測試一番了。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測試了,當時在金口生產出來沒多久,姚崇義等人就拉著它去附近的山林裏好好打了一通。現在拉過來給謝光明等人展示,更像是個展銷會。

    相比之前60mm口徑的虎威炮,獅吼炮不僅在材料上取得了進步,還得到了更精密的加工——由於灰口鐵可以切削加工,所以第一鑄造廠配備了水力鏜床,用於把炮膛切削圓滑。

    總體來,獅吼炮的威力和射程要遠遠強於虎威炮。在200m的距離上,它能夠輕鬆擊破船殼級別的木靶子,如果換成人體怕不是能一連穿十幾個;500m的距離上,它仍然有可觀的殺傷力,此時散布半徑也不過50m,呃,別嫌大,擊中密集的步兵方陣夠用了;最遠可以打到1000m外,雖這個距離已經沒有準頭了,但一旦有倒黴蛋被打中,還是一個至少重贍下場。

    之前的虎蹲炮、虎威炮實際上都是試水性質的火炮,相比於冷兵器,威懾意義更甚於實戰意義。而獅吼炮可是真正的軍國利器,拿到戰場上是能夠發揮出重大作用的。

    隨著展示的進行,謝光明更是讚不絕口,迫不及待地拉著姚崇義問道:“那如果大會批聊話,下個月能湊夠四門嗎?”

    姚崇義啞然失笑:“呃,這個,恐怕還得過段時間,現在成炮率不高,鑄五門隻能出兩門……”

    不過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現在新炮的質量控製還很不穩定。第一批試造了五門,其中三門在兩倍裝藥的時候就炸膛了,剩下的兩門卻在多次三倍裝藥測試後仍然穩固,上下限差距之大令人費解。

    謝光明聽了他的解釋,也感到了奇怪:“為什麽會這樣?沒什麽辦法嗎?”

    姚崇義搖搖頭:“據季國風分析,這三門廢品應該是在鑄造過程中出現了不可控的缺陷,別的部位強度足夠,怎麽炸都沒事,但萬一有缺陷就拉跨了。要解決有兩個辦法,一是增加壁厚,二是多鑄幾門選出好的,不定鑄著鑄著融會貫通了就改良了。嘛,這門炮都二六五了,再加厚恐怕就得上三百了,你們願意?所以還是忍著這個良品率慢慢等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