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6章 李璮(1/2)

    1257年,十一月初七,沂州。

    臨沂城外的空地上,三百個壯漢身穿亮閃閃的劄甲正在操練著。

    隨著軍官的口號,他們一會兒抬起沉重的石鎖,一會兒拿出大刀劈砍,虎虎生風,很是威猛的樣子。

    城牆上,十幾個文武官員簇擁著一個穿著紫袍的中年男人正在觀禮。

    中年男人大約四五十歲,身材高大,一副不怒自威的樣子。他就是山東地麵上聽到名字就會抖三抖的李璮,看起來領導做久了確實養出了些氣質。

    李璮看著操演,點零頭,看了旁邊的一個年輕人一眼。後者立刻會意,喊人拿過一件嶄新的劄甲出來,雙手舉著恭恭敬敬交給了李璮。

    “確實是上好的鋼片,”李璮摸著這件劄甲,一副很識貨的樣子,“遠夫啊,這次幹得不錯,你家守著膠州,確實搜集到不少好東西嘛。”

    年輕人受到表揚後大喜,隨即謙虛道:“相公謬讚了。膠州匯聚四海貨物,其中自然有些珍品,不過想要挑選出真正有用之物,也是需要眼光的,不然就隻是收些銀錢罷了。”完,他又看了看旁邊的薑家子弟,後者不屑地“哼”了一聲。

    “遠夫”是年輕饒字,他全名李平安,是膠州李應之子,按輩分算是李璮的侄子。李平安這幾年一直在李璮麾下效力,不過李家子弟不少,他也沒什麽出彩的表現,一直不怎麽入李璮的眼。直到今年,膠州家裏給他一次送來三百多件優質劄甲,由他獻給李璮,這才得到了李璮的賞識。

    這些劄甲品質極為優良,刀槍不入卻不厚重,遠超軍中常見貨色。李平安聲稱是“海外珍品”,李璮也不懷疑,但其實這批甲具卻是李應家自己打造的——出去也不會有人信,這可是三百精甲啊,上千工匠一年都不一定能趕出來,你李應何德何能有這本事?

    實際上,這跟東海商社扯上關係了。這段時間來他們不斷向即墨陳家出手鋼錠,不問去處,而陳家拿到這批好鋼轉手就交給了膠州李應家。

    現在正值戰亂,李應將這批好鋼視之若珍寶,暗中招募工匠打造成了甲具。他們沒法鍛造出一體式的板甲,不過把鋼錠分成塊再鍛打成鋼片,然後把鋼片串聯起來就很好的劄甲了。這種劄甲重量隻有四十多斤,防禦力卻比六十斤的步人甲還強不少,算得上上等好甲了。

    這種級別的好甲在李璮軍中也不是沒有,隻是他們沒有那麽多鋼,自己煉鋼或者把熟鐵片打成鋼片費時費力,製作一兩件不難,但要製作上百件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所以普通劄甲通常都是用熟鐵甚至是生鐵鑄片製造的,由於山東主要鐵產地周邊樹木早已被砍伐一空,早早就開始用煤炭煉鐵,所以這些甲片質量都很不好,即使重達60斤,防禦效果也不怎麽樣。

    即使這樣,李璮的部隊中也隻有一部分能著鐵甲,大部分都湊合用皮甲乃至紙甲,還有不少沒甲的,李平安一次提供了三百件優質的鋼甲,就立刻引起了李璮的重視。

    去年(1256年),李璮配合蒙古人南下騷擾,結果被南宋軍擊敗,一路敗逃,甚至連海州都丟了,隻能徒沂州與宋軍對峙。其實當初李璮本來就沒指望能有什麽戰果,隻是配合蒙古人裝裝樣子罷了,但大意戰敗,後來連海州都丟了,這就很丟麵子了。要知道,海州作為蒙宋邊界的重鎮,自1252年被李璮攻占後,就一直作為一個重要據點在經營,現在丟了,可真是大虧一場。

    所以李璮率軍徒沂州後,就一直在厲兵秣馬,準備奪回海州。得到這三百件鋼甲後,他挑選軍中猛士,組建了一支“選鋒隊”,準備用在關鍵地方,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別以為三百人不算什麽。古代軍隊雖然動輒號稱數萬數十萬,但多半是虛張聲勢,真實人數至少得砍一半。剩下的一半裏,至少又有一多半的運輸兵、炊事兵、工匠、征發的民夫等等。再剩下的少數戰兵裏麵,又分了好幾個層次,大部分是拿著每月幾貫的微薄兵餉、用著劣質盔甲和武器的炮灰兵,隻有少數精銳才能有豐厚的報酬、充足的營養和嚴格的訓練。這樣的精銳作為戰鬥力的核心,是真正的百裏挑一,像李璮這樣占據大半個山東的大軍閥,也隻不過掌握了兩千多而已。現在這三百選鋒,已經是相當重要的一支力量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