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5章 星火級(1/4)

    1257年,十月初八,寒露,闊馬造船廠。

    “為了這榮耀的一刻,讓我們祝福‘寒露號’吧!”

    張正義抬起一壇自釀的老酒,和周圍海洋部的人一起用力向前推去。酒壇吊在繩子上向前飛去,一下子撞在一艘木船的船頭上,嘩啦一聲撞了個粉碎。

    今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東海商社自主設計製造的第一艘海船終於下水了!

    為了紀念這一代表著東海商社造船事業真正開始的船型,海洋部將這種船命名為“星火級”,並為它舉辦了一個盛大的下水儀式,還請了張正義親自來開光。

    為向先賢致敬,星火級用節氣命名,由於最近的節氣是寒露,所以就從它開始了,同時也特意選在這一下水。雙喜臨門的是,當初星火級一次開工了兩艘,所以幾後就能見到第二艦“霜降”啦。

    此時距離之前的“金牛”和“白羊”下水隻過了七個月。這不是星火級用七個月就能建成了,而是在金牛和白羊建成前,闊馬造船廠就按部就班地開始了兩艘四百料福船的建造。等到海洋部已經積累了不少海戰經驗,決定根據他們對帆船的理解,大幅修改船隻的設計的時候,這兩艘四百料福船已經備好了木料,把龍骨鋪得差不多了。這時候需要修改的話,隻要改動上層船體就行了,所以才能趕在今年南下季之前下水。

    古典造船業就是這樣的,有些工序是很難縮短時間的,就算堆上再多人力也沒法大幅壓縮一條船的建造周期。但是你可以通過同時開工多艘船,來提高成品船隻的下水頻率。闊馬造船廠現在是人力占用大戶,正式員工就有過百人,算上學徒等輔助人員都快二百了,更別還有大量的人力通過伐木、燒炭等等間接為他們服務,因此產能相比最初也大大擴充了。

    起來慚愧,來自現代的東海人居然是土著手中學來的流水線造船作業。

    第一艦隊從明州返回後,參照北輪造船廠的先進經驗,對闊馬造船廠進行了改革。他們把造船全過程分為五道工序,每道工序指定專門的勞工負責,完成一條船的某道工序後不是去下一道工序幫忙,而是去下一艘船上繼續做蠢工序。這樣子,經驗不足的勞工可以專注於某種特定的工作,得以快速提升熟練度,而總體的生產效率也明顯提升了。

    最初的磨合期過後,現在闊馬造船廠可以同時開工五艘船,每艘船的完成度不同,每兩三個月就能下水一艘。

    星火級誕生後,原先試造的福船既沒有性能優勢,也沒有多少成本優勢,因此停產了。海洋部已經決定了,闊馬造船廠大部分產能用來生產自主研發的船隻,最多再造些內河船,普通的福船或者沙船通過外購解決。

    相對於福船形製的起點號,星火級做出了多項改進。其中最顯眼的一條就是甲板整體高度有所提升,但完全取消了艏樓,甲板整個前三分之二部分暢通無阻,極大地方便了物資(主要是火炮和彈藥)的搬運。艉樓的高度相對就降低了一些,不過由於前麵沒有了艏樓的阻擋,視野反而好了許多。

    之前起點號等船改用了海翼帆,總體來顯著改善了動力,但實踐中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比如三根桅杆前大後,在風中產生的升力也不一樣,如此一來在部分風向中就會產生一個不平衡的偏轉力矩,使船有偏航的趨勢。雖然可以人工修正,但也挺煩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