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5章 自造艦與新型帆(1/4)

    1257年,二月廿五,闊馬區外海。

    一前一後,兩艘掛著辣土豆旗的船隻相繼駛過。

    “快快,把帆往左轉!”

    後麵那艘船上,王廣金一邊掌著舵,一邊對前麵大喊大叫著。

    甲板上的趙虎子趕緊帶著水手轉動起了桅缸部的一個棘輪。棘輪發出哢哢的聲響,通過繩纜間接牽動與帆骨連接的數根帆索,使整個竹篾織成的帆麵圍繞桅杆逆時針轉動,以一個略有偏斜的角度對準了變化後的風向。

    帆吃滿了風,帆麵微微鼓起,推動船隻達到了極速。船板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不時有浪濺到甲板上。但即使這樣,這艘船也沒趕上前麵那艘。

    一前一後兩艘都是新船。趙虎子上午在儲蓄所辦完業務後,就急急忙忙趕到闊馬區,為的就是參加這艘船的海試。

    它們是闊馬造船廠前不久下水的兩艘三百料木船,仍然是傳統的福船結構,大約有16米長,標準排水量約一百噸。

    這兩艘船從55年開工,到前不久第一艦隊回來之後才正式下水。下水的時候,海洋部好是興奮了一番,畢竟這是東海商社自造的第一批船啊。他們把兩艘船分別命名為“金牛”“白羊”,王廣金和趙虎子這些原縱橫號的船組現在就在白羊號上。

    其實這兩艘船在去年末就基本完工了。闊馬造船廠一直在招募工匠,現在工匠加工人已經過百人了,所以進度比預計提前了一些。隻是由於第一艦隊南下貿易,海洋部人手不足,船造出來也沒人開,所以隻分配了一部分人力進行收尾工作,再讓一部分新手造些船練手,大部分人力分配到了新型船的製造上。

    是的,隨著海洋部對本時代航海船隻的逐漸熟悉,他們也對木帆船有了了自己的理解,決定在仿製起點號的基礎上進行多項改進,製造一艘噸位相當的新型船。

    新型船的下水還不知道要多少個月,不過研發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成果可以先在現在的船上試驗一下。今金牛號和白羊號要試驗的,就是新型的船用風帆。嗯,準確地,試驗者是金牛號,而白羊號裝備的仍然是舊式的硬帆,是作為對照的。現在這個試驗的結果已經很明顯了。

    在介紹新型風帆之前,有必要對曆史上出現過的帆裝梳理一下。

    風帆按材質可分為硬帆、軟帆兩種,按固定方式又可分橫帆、縱帆兩種,此外還有一些輔助帆太雜暫且不談。曆史上排列組合,出現過很多各種類型的帆裝,但最終大浪淘沙,比較成功的有三種:軟縱帆、中式硬縱帆、歐式軟橫帆。

    先軟縱帆。軟縱帆是歐洲和中東都經常采用的一種帆裝形式,大多是采用三角或者四角梯形形狀的一整塊帆布,沿桅杆縱向布置,可以繞桅杆轉動,所以能夠利用七麵來風,可以製造一些快速靈活的帆船。但是由於需要一整塊帆布,在古代技術條件下難以做大,所以很難用在大船上。

    然後是中式硬縱帆,這是中國獨立發展出來的一種帆裝形式。這種帆是用竹篾、草莖等編製而成,再用竹木為骨撐起來,材質較硬、不易變形,故稱硬帆。大多數硬帆都可以繞桅杆轉動,所以算是縱帆的一種。中式帆具有縱帆的優點,可以憑借七麵來風航行,同時又易於操作,非常適合東亞沿海多變的風向,材料又容易取得可以隨時修補,所以被東亞各國廣泛采用。16世紀葡萄牙冉達中國後,也把部分西式帆船改裝成中式硬帆,以適應東亞的海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