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1章 火槍實驗 下(1/3)

    到了十月十五這一,武備組、安全部還有其他部門一些圍觀群眾,聚集到西山試驗場,對兩種火槍進行測試。

    兩把火槍被固定在1.5m高的木架上,左邊是代號“蝦蛄”的20mm中型火槍,右邊隔著100米是代號“牛丸”的25mm重型火槍。兩把火槍正前方100m處都放了一個鬆木板拚起來的方形靶子,長3m高3m厚10cm,中央的位置畫了一個人形圖案,胸部位置放置了一塊2mm厚的鋼板。

    隨著季國風宣布測試開始,萬浩然和段明遠走到槍邊,對視了一眼,做了個手勢,開始操作。

    裝藥的流程大同異,先把槍口朝上,拿出用竹筒事先稱好的顆粒火藥,倒入槍膛,再裝入用紙包住的球形鉛質彈頭,用通條搗實。之後把火槍固定到架子上,給火門處的藥池加上一點引藥——實戰中這個步驟應當是在裝藥之前的,但是現在隻有一個槍管,沒給引藥池加上蓋子,豎直槍身裝藥的時候會灑出來,所以不得不在裝藥之後才加引藥。

    同樣的,現在槍身上沒有發火機構,采用了與火炮類似的點火方式。固定槍身的木架上有一根杠杆,杠杆頂部夾著一段火繩,按下開關之後,杠杆向下轉動,準確將火繩送入引藥池中,點燃引藥。引藥燃燒產生的火焰再通過狹窄的火門,引燃槍膛內的火藥,這更多的火藥遇火瞬間爆燃,產生大量的氣體,推動鉛子向前沿著槍膛運動,一直加速到每秒數百米的高速,呈直線向前運動,在人眼反應過來之前,就擊中了前方的木埃

    為了安全本應隔著屏障遠程點火的,但兩人都對火槍的質量很有信心,就站在架子旁邊操縱開關。隨著兩人按下開關,“啪”“啪”發出兩聲槍響,槍管前後冒出一陣灰煙出來,遠處的靶子揚起幾片木屑,圍觀群眾嘩嘩鼓起掌來。

    但這還沒完,隨後兩人又不緊不慢裝填起彈藥來。今得測足一百發,既是測試命中率,又是測試槍管的耐久度。他們以1-2分鍾一發的速度慢慢射擊,過了一會兒玩累了又換人繼續。圍觀群眾一開始還饒有興趣,沒過多久就無聊起來,幾人一組交頭接耳地聊,很少有人還在注意射擊了。

    過了兩個多時,期間暫停了三次用來清理槍膛,終於射完了一百發。等打完這一百發,槍膛都微不可見地擴了一圈,不過好歹沒炸膛,算是初步通過可靠性驗證了。

    接下來就是檢驗射擊效果了。圍觀群眾精神一振,終於到正戲了,紛紛跑去靶子旁邊圍觀。

    經過清點,20mm“蝦蛄”槍共有87發中靶,落入人形區域的有51發,擊中靶心鋼板的有11發;而25mm“牛丸”槍有91發中靶,落入人形區域的有54發,擊中靶心鋼板的有24發。

    兩把槍擊中鋼板的子彈全部成功穿透。揭開鋼板,下麵一片狼藉,穿過鋼板的子彈在木料中翻滾,雖然沒能繼續穿過木板,但造成了一大片創傷。此時就能看出兩把槍的區別了,牛丸槍的大號子彈造成創傷明顯要更為慘烈。

    並未擊中鋼板而是打到木板上的子彈大部分也穿了過去,不過蝦蛄槍有幾顆斜向的子彈卡在了木頭裏,而牛丸槍一顆留下的都沒有,全部子彈都成功擊穿。

    “這可真有意思。”高正開始發表評論,他對現代槍械挺熟悉,但是古典的滑膛槍還是第一次接觸,“就算增大了口徑和倍徑,命中率也沒多大改善,仍然有50%的子彈脫靶了。但是,沒有脫靶的子彈,精確度卻顯著提高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