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七六五章 陽信熏爐(1/2)

    “還真有這種事兒啊?那熏爐是什麽東西,幹嘛用的?”

    展飛咂了咂舌,不過是隨口那麽一,沒想到還真有過此類事情。

    張元回答道:“熏爐是古人用來焚燒香料的用具,中國自古就有熏香的習俗。

    戰國時人們就在室內放置各種熏爐,焚香一方麵可以淨化空氣,另一方麵從熏爐中冒出的嫋嫋香煙使人感覺就像進入了飄渺的仙境,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熏爐文化。

    豆馬村漢墓出土的這件鎏金銀竹節銅熏爐,為博山爐形式,高58厘米,重570克,通體為銅鑄,由爐體、長柄和底座三部分組成,外表鎏金銀。

    底座上裝飾兩條鏤空蟠龍,龍仰頭張口,恰好銜住竹節形柄,竹柄分五節,寓意節節高升。

    竹節頂端鑄有三條蟠龍,龍頭托著爐盤,盤上裝飾四條遊龍,漫遊於波濤之中。

    爐蓋為鏤空的多層山巒,恰如傳中神仙居住的博山,山峰間暗藏縫隙,香料燃起時,煙霧自縫隙中嫋嫋散出,彌漫於山峰之間,其景象猶如雲霧燎繞的海上仙山。

    西漢時,帝王們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大都信奉神仙之,博山爐就是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誕生的,並在漢代廣為流行。”

    “西漢?那得是兩千多年前的事兒了吧?兩千多年前,漢代工匠們將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製作得如此奇巧,令人叫絕。

    在漢代,如此華貴高雅的器物,絕不是普通人所能擁有的,那麽,竹節銅熏爐的主人會是誰呢?”

    展飛一直找不到機會插入張元和李明光的話題之中,這會兒找到了機會,自然是不可能放過了。

    “關於這個,其實這裏麵,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專家在熏爐的爐蓋與底座上都發現了銘文,其中‘內者未央尚臥’六個字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內者未央尚臥’的意思是,這件熏爐‘由未央宮負責管理皇帝寢臥事宜的官員保管’。

    另外,熏爐底座的銘文中還記載著:熏爐的鑄造時間為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5年,而這一年,正值漢武帝劉徹當政時期。”

    “難道是是漢武帝劉徹的禦用之物?”展飛跟在張元身邊久了,一些基本常識還是懂的。

    “不著急嘛,繼續聽我。”

    李明光扶了扶眼鏡,繼續道:“隨後,專家在鎏金銀竹節銅熏爐上又發現了‘陽信家’的字樣。

    原來,這件熏爐雖是未央宮漢武帝的禦用之物,卻已歸屬‘陽信家’了。

    你一定又想問,這個陽信又是什麽人呢?”

    聽到李明光的話,展飛尷尬地笑了笑,他還真想問呢。

    李明光繼續道:“據考證,陽信是漢武帝劉徹的同胞姐姐陽信公主。

    史料記載,漢景帝劉啟和王皇後共生有四個孩子,老大是女兒,也就是陽信公主,最的男孩就是劉徹。

    陽信公主因其封邑在陽信而得名,又因為是家裏的長女,也被稱為陽信長公主。

    史書記載,這位陽信公主,對弟弟劉徹關懷備至,所以深得劉徹的敬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