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零七三章 寶地葬過便無寶氣(2/2)

    這一葬下去可不得了,過了十幾年,鄭姓家就出了鄭太史,足以光宗耀祖了。

    太史也認為自己的發達靠的是祖墳,無奈祖墳是在張姓地主的地裏,人家隨時可以收回。

    而張姓地主看到自家的佃戶發達了,知道借給鄭家下葬的地是塊寶地,所以也想收回,於是就要求太史家趕快遷葬。

    太史願意給予地主家重金,希望可以不遷葬,但地主不同意,最終不得不挖墳遷葬了。

    把墳挖開之後,晚上的時候這塊地方有紅氣直通際,老遠就能看見,一直持續了個把月才散掉,可見地氣之厚。

    鄭家遷墳完畢,張姓地主迫不及待地將祖先屍骨遷葬於此。

    結果你猜怎麽著?

    自從遷葬之後,張姓地主的家業逐漸破敗,而鄭太史家的情況也逐漸敗落。

    不得不張姓地主鼠目寸光,想賺便宜,最後卻是害人害己。

    風水寶地有雄厚的地氣,待到葬下之後,其地氣就開始滋養墳中屍骸。

    這時最忌打開墳墓,因會使地氣散掉。

    張姓地主隻知道葬在風水寶地就能發達,卻不知已經葬過的風水寶地,打開之後,其地氣已消散,再也難產生寶地的效果,甚至都不如普通的地。

    按照南方人的法,已經由‘生地’變成‘熟地’。

    正是地主的這種短視,害了兩家人的前程。

    在這個故事裏,作為寶地的地主,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太貪心,接受鄭家的重金,讓鄭家繼續發達下去,這樣對雙方都好。

    倘若實在是眼饞風水寶地庇護的話,也可以采取一點手段借點地氣來用,但想讓人遷葬而自己獨占寶地,恐怕隻能是鏡花水月了。”

    “先生的話,我明白了。”

    張元所的這個故事,其實一切都很明了,若是王總還聽不懂,那真隻能王總蠢了。

    幸而此人並非一個蠢人,還是聽得相當明白的。

    “明白就好,不這些了,還是坐下吃菜吧。”

    宋忠真得是一個很懂得拉攏人的人,隻不過是午餐而已,他這頓可是花了不少錢。

    張元深知他的用意,無非就是想讓自己覺得欠他的,然後在以後的事情中多少給點好處。

    這個張元倒是不討厭,生意場上,你欠我一點人情,我欠你一點人情非常正常。

    尤其是在國內這人脈社會,比西方更加嚴重,張元也是需要人脈的。

    朋友多了,辦什麽事情都要更容易一些。

    ……

    吃過午飯,已經是下午一點半左右了,眾人陸陸續續回到了交流會現場。

    此時的情形與昨日完全不同,但凡有個人遇到張元,都要打聲招呼。

    雖然這樣可能會得罪諸葛大師。

    但眾人也發現了,張元這夥子雖然年紀不大,可是能力卻未必會比諸葛大師差。

    跟這夥子搞好關係,興許更好。

    畢竟那殺師地的事兒,別人都沒瞧出來,就他瞧出來了,光憑這一點,張元就能完全讓人刮目相看了。

    再加上那太歲的事兒,那麽的一點點線索,居然就能被張元一眼看出來,這可真得是厲害得不得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