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九一零章 被抹去的大師痕跡(2/2)

    “好家夥,你子行啊,跟在我身邊時間不長,居然能看出這端倪了啊。”

    張元笑了笑道:“你的沒錯,這幅木刻畫的作者,正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大師丟勒。”

    “丟了?”

    李雲璐愣了一下道。

    “師姐啊,不是丟了,是丟勒!”

    劉金寶歎了口氣道:“阿爾布萊特·丟勒是德國美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家。

    他將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形式和理論傳播到歐洲北部,創造和奠定了德意誌民族畫派的傳統和基礎,並極大地影響了此後德國藝術的發展。

    他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是畫家,又是雕刻家、建築家、藝術理論家。

    丟勒和意大利的達·芬奇一樣,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代表人物之一。

    丟勒出生於紐綸堡的金銀匠世家,從就接受了金銀首飾工藝所必需的雕刻和繪畫技藝訓練。

    1歲時丟勒用銀針筆為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優美而纖細的筆觸已經展示出了他極高的藝術賦。

    雖然丟勒對工匠精湛的技藝懷有很深的敬意,但在強烈的求知欲及期待拓展藝術視野的信念驅使下,丟勒在15歲時成為當地最優秀的畫家來卡爾·沃格穆特的弟子。

    在年的學徒過程中,丟勒臨摹了許多作品,逐漸學會了多種繪畫技巧,並以大自然、人體以及植物為對象開始嚐試創作。

    丟勒所處的時代是德國曆史上最為黯淡的一段時期。

    思想和信仰的混亂、饑荒和瘟疫(黑死病)的肆虐、社會矛盾的激化使德國的文化與藝術疲弱不振,處於嚴重的低迷狀態。

    與此同時,以意大利為首的歐洲各國卻已經先後走出中世紀的沉寂,進入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開放與繁榮時期,人文主義的光輝已經照亮了歐洲大陸。

    學徒期滿後的丟勒開始在歐洲各地旅行,1494年到達意大利。

    帕多瓦城中的喬托的壁畫給丟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十分崇仰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價值觀和造型藝術上的成就。

    開始有意地去吸收意大利藝術的某些元素,把自己的藝術探索放在了造型規律上,威尼斯人的色彩和對自然的描繪對丟勒的啟發也很大。

    據同時代人著文回憶丟勒的長相時寫道:

    ‘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臉,一對明亮的眼睛,長著希臘人稱之為四角形的鼻子,長長的脖子,寬闊的胸脯,束緊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發達,腿也結實勻稱,樣子文質彬彬。

    有人見過他的手指,長得秀美如蔥白,他那俏皮的言談舉止更令人陶醉,以致聽眾都覺得再也沒有比他結束講話時更令人惆悵的事了。

    他幾乎通曉文地理、哲學美學不僅懂得,還會口述出來。’

    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複興這一曆史時代的那段著名論述中,把丟勒看作是和達芬奇一樣的傑出人物之一。

    他‘阿爾布萊希特是畫家、銅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築家,此外還發明了一種築城學體係’。

    這種美譽即便有幾分誇張,也足以明丟勒這位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