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三五章 魯雄來賠禮道歉(2/2)

    “罷了,看在你這麽有誠意的份上,我也不為難你了,走吧,讓我看看你那誠意究竟如何。”

    如果可以的話,張元也不願意到處樹敵。

    對方當真願意緩和關係,他也願意啊,這對他來,並不是什麽壞事兒,為何不願意呢?

    跟著魯雄來到旅館的房間裏。

    魯雄心翼翼地取出了兩幅陳洪綬的畫作來給張元鑒賞。

    其實這會兒魯雄心裏頭也很緊張的。

    他根本就不懂古董,也不知道朋友給的這畫兒究竟是不是真跡,萬一是贗品,那可就丟人丟大發了。

    不僅可能緩和不了跟張元的關係,而且反而還可能造成很大的誤會,讓張元以為他故意戲耍他呢。

    其實啊,他這擔心,真有點多餘了。

    是他故意拿假貨來欺騙,還是因為不懂所以拿了贗品,張元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當然東西是贗品肯定無法緩和關係,不過也不至於讓關係變得更加惡劣也就是了。

    陳洪綬,明末清初傑出書畫家、詩人;

    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等,江浙諸暨人;

    工詩,山水、花卉、草蟲皆能,尤精人物。

    筆墨高古,直逼唐宋,氣息幽奧,為世所重,而魯雄從朋友手裏搞到的這幅《南山高隱圖》就是他的精品佳作之一。

    張元輕輕撫摸著這張畫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中國,想要找到這麽一幅真跡,實在難如登。

    可是在美國,竟然如此的容易,不能不,這讓人多少有些無奈。

    此作絹本設色,目測估計是15×54厘米。

    陳老蓮的人物畫風,一般有早、中、晚筆墨之分。

    那麽早年的筆墨風格,有鑒藏家認為其在人物線條的用筆上,多粗重方潤之筆。

    此作中的高隱之士,開臉清氣脫俗,好像訪友歸來。

    友與隱士多年未見,老友相逢,頗有諸多不完的真實話語,開懷暢飲,敘述舊情。

    似有“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的太白之風。

    張元不敢妄斷畫中醉酒的高士是誰,有可能是“陶淵明”亦或是“李太白”;還有可能就是“陳洪綬”自己。

    但畫中所製高士,應以陶淵明最為真實。

    三個仆童各具神態,中間一童身扶醉酒高士,顯得是那麽的貼心和從容;

    左童帶頂紹興氈帽,手拿主人平時喜好的“竹製仙竿”,緊隨主人左右;

    右童雙手手握淨瓶,讓奇香四溢的野菊花能沁入主人的心扉,緩解一下主人的酩酊大醉。

    四人各具神態,陳老蓮畫出了傳神之筆,乃平時細心觀察及內心刻畫之使然,給人有呼之欲出的妙筆畫境。

    此作為作者8歲所作,畫中並沒有感覺到畫家早年的粗乏之筆,按老蓮5歲過世推測,已近不惑之年的陳洪綬,此時的繪畫藝術筆墨,應該早已漸進成熟,且畫筆內含極富變化。

    陳老蓮的山石、樹木等極盡裝飾趣味,人們尊有“高古奇駭”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