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三六章 這份誠意很不錯嘛(1/2)

    陳老蓮這種畫風的藝術審美,應該是博大精深的繪畫思想,具有內含深邃的美學氣韻。

    妙啊!

    張元看了魯雄一眼。

    沒想到這子看起來稀裏糊塗的樣子,居然還能結實這麽好的朋友,擁有如此精美的畫作,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你子行,這幅畫我收了,另外一幅,不管是真是假,你們的這份誠意,我已經收到了。”

    張元不是那種肚雞腸之人,再了,魯雄雖然嘴賤,但也並沒有對他做什麽不可饒恕的事情。

    既然人家都給了這麽一份誠意了,他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沒那個必要。

    完全沒有。

    “多謝張先生給麵子,以後如果有用得著的地方,您就隻管一聲,我魯雄是最敬佩有本事的人,您的那番出神入化的風水本領,和這奇高的鑒定技巧,讓我真得很是敬仰啊。”

    魯雄興奮地大聲道。

    “行了,我可沒你的那麽厲害,隻是魯雄公子這話既然出來了,以後我如果找你幫忙,你可不能推脫啊。”

    張元笑了笑道。

    “放心放心,您再來看這第二幅畫,也是陳洪綬的,我朋友,這幅畫同樣非常精致。”

    張元點了點頭,隨即將目光放到了第二幅畫上。

    陳洪綬是我國明清畫壇上一位成就卓越的畫家,他擅長山水、花鳥、人物畫的創作,其中人物畫成就最高。

    今魯雄給張元看的這幅《楊慎簪花圖》,是陳洪綬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

    它表現了明代嘉靖時期的文人、官僚楊慎因直諫被貶雲南後醉中散步的圖景。

    簪花在古代中國,並非女子的專利,男子簪花的傳統古已有之。

    唐宋時期的皇帝,常在節日與宴飲時親自為青睞的臣子簪花,以示恩寵,臣下皆以得之為榮。

    畫麵中這位立於樹下,頭頂簪花的人,是明末學士楊慎,他因政治風波被貶至遠離政治中心的邊疆雲省。

    仕途的波折致使楊慎生活極為放蕩不羈,常攜妓同行,置社會準則於不顧。

    傳聞他醉酒後以白粉塗麵,梳雙丫髻並插花其上,遊行於城市之中。

    這個故事在明末非常流行,後來甚至出現在雜劇中。

    楊慎,1488年-1559年,川州新都人,號升庵。

    明朝正德年間考中第一名進士,博學多才。

    後因與父親楊廷和一起直言上諫嘉靖皇帝,被處以廷仗並發配流放到今雲省保山地區,5年後去世。

    圖中的楊慎似在醉中,以粉傅麵,頭挽雙丫髻,插上花朵。

    他位於畫麵中部,軀幹偉岸,身著寬大的衣袍,兩手都掩在衣袖內,頭微揚,下顎上抬,似在吟詩或話,身子微微後傾,略帶喜感的丫髻上,插了幾朵野菊、牽牛和月季(白色也有可能是薔薇)。

    他眼睛睜得很大,向上看著,那種酒醉後又強睜雙眼,而又孤高自傲的神態,表現的惟妙惟肖。

    陳洪綬與楊慎生活的年代約相距百年,然生活方式相類,皆喜醉酒狎妓;心態亦有可比之處,都仕進無門。

    陳洪綬以這位神交已久的前輩學者為描繪對象,既是對其感佩,想必亦有自憐自惜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