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六七章 木葉盞(一)(2/2)

    老夏似乎有些吃驚。

    “不多不多,這可是清代的東西,值錢著呢。”

    掌櫃的笑道。

    “那好吧,您在看看這個。”

    老夏拿出來的第二件東西,是一個茶盞。

    茶,在國人的生活裏扮演著有意味的角色。

    既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又有“琴棋書畫詩曲茶”的脫俗,可謂占得務實又得虛靈。

    國人又曆來講究“美食不如美器”的器用之道,對於茶器的用度則更為挑剔。

    一路走來,可以得見,在從粗放式羹飲向精細慢品的飲茶變化中,茶器亦由古樸向精致進發。

    細起來,或許可以這樣形容:中國的茶具出於粗陶而精於瓷,精細之不足故紋路之,紋路之不足故顏色之,顏色之不足故雕之鏨之嵌之。

    竊以為,古樸雖好,但失之細;精致雖好,但失之拙,而拙中藏細確是最妙。

    這就是為什麽“千年飲茶史,獨愛木葉盞”的原因。

    老夏手裏頭的茶盞,就是木葉盞。

    這一點,張元一眼就瞧出來了。

    他對吉州窯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產自於西江吉州窯的宋代名器木葉盞,自然也就被他非常關注了。

    “這東西因盞內木葉紋路而聞名。

    紋路原本不足奇,君不見母係氏族時代已有人麵魚紋的表達,更遑論之後諸如海水紋、祥雲紋、蔓草紋等不一而足的係列刻畫。

    木葉紋奇就奇在,它不是鏨的,不是雕的,也不是刻的,而是取自然界木葉經高溫燒製留在胎胚上的印痕。

    這印痕,葉片筋絡俱在,葉柄和主筋醒目,有的甚至文脈亦清晰可觸。

    且木葉姿態曲卷,熨帖盞內,仿佛是剛剛從哪一棵樹上不經意地落下,又仿佛隨時的一陣風又能將它吹走。

    哪裏是烙印千年,分明是悠然倏至。”

    掌櫃的顯然也是個中行家,手裏頭捧著那木葉盞,感慨良久。

    張元點了點頭道:“西江吉州窯與宋代同時期的北方磁州窯、閩北建窯同為頗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窯係,影響極大。

    其中黑釉瓷是吉州窯陶瓷的‘代表作’。

    這種被日本人稱之為‘目’的宋代吉州窯獨創的黑釉產品,種類繁多,變幻無窮,有木葉目、玳瑁目、兔毫目、油滴目、虎皮目、黑釉彩繪、黑釉灑彩和素目等等。

    但最具藝術魅力的就是木葉目。

    若無木葉,單單的吉州黑釉瓷大約與同時期北方的定瓷也無二致,但就是這隨意的一片葉,黑釉瓷木葉盞一舉成為宋代,乃至中國茶器中獨一無二的品類。”

    “這位先生的好啊,看起來也是行家。”

    掌櫃的看了張元一眼。

    原本對於張元的熱情和尊重,隻是因為張元手裏捏著的那張紅紅的邀請函。

    但是現在,他對張元則有幾分佩服了。

    看起來,張元的年紀並不大,居然可以出這麽有條理的話來,當真實在難得。

    張元搖了搖頭道:“掌櫃的客氣了,不是我在行,而是這木葉盞實在太讓人在意了,我對它還是有過一番研究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