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四四章 老於掌櫃收破爛(2/2)

    直來直去的專家毫無顧慮地:“除那件,其餘的最多價值000元。”

    頓時,老於掌櫃像泄了氣的皮球:“為這些筆筒子,我前前後花了8萬多元啊!”

    一氣之下,他把那些筆筒,裝了5麻袋,叫了一台“狗婆車”(手扶拖拉機)給全部拖走了。

    目送拖拉機漸漸遠去,老於掌櫃空蕩蕩的心被“遺憾”填得滿滿的。

    不過他想,收藏的憾事有時是對衝動的一種克製,而一個衝動的收藏者往往要比那些懂得克製的收藏者要失敗得多。

    下藏品網羅不盡,但衝動來了,單想機會難得,不可錯過,就隻會往好處想,那時判斷力紊亂,一不心便吃虧上當了。

    當然,機遇有時的確會突然降臨,過分的克製、猶疑,可能會使你與心愛的寶貝擦肩而過,留下永久的遺憾。

    因此,對於一個出色的收藏愛好者來,要讓你在收藏的過程中不留或少留遺憾,你就必須要有一個有著大量知識儲備而又遇事冷靜的頭腦。

    因為機會隻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收藏分為四個層次:一藏、二賞、三玩、四鑒,多了要好,好了要懂,還要有將所得傳給後世不至埋沒的心氣,所以最終收藏能達上境的,多為有錢的雅人。

    而帝都數萬多名收藏愛好者,分為三種類型:10%的隻收藏不出賣,屬於“純粹收藏”;

    0%的留好的,淘汰不喜歡的,屬於“以收藏養收藏”;

    70%的以倒買倒賣為生,屬於“文物販子”。

    老於掌櫃出版過幾本書,有一些稿費收入,但畢竟是工薪階層,隻能做“第二種人”。

    004年,老於掌櫃好不容易撿了一回漏——花了1600元,從浠水縣的淘到了戰國時期的一隻龍形玉佩。

    經專家鑒定,這隻玉佩最少價值6萬萬元。

    他樂不可滋,一有時間就將玉佩拿出來把玩。

    玉與人是互相滋養的,把玩玉器是賞玉人愛玉崇玉的一種表現,是人們對玉的一種愛不釋手戀戀不舍的情懷。

    在各式各樣的古董中,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是頗有意味的,僅僅靜寂地擺著,老於掌櫃仿佛能聽見其背後隱隱揚起的遠古戰亂年代的喧囂聲。

    戰國年代,下大亂,諸侯國之間力量消長,生生滅滅,個體生命前所未有的自由、率性和俠氣,整個社會的生態處在極度動蕩之中。

    龍形玉佩,龍頭上唇長翹,下唇短縮,張口吐舌,回首恣肆,龍身虯曲蜿蜒,雕刻流線遒勁有力,正象征著那種充滿血腥的原始生命力在荒原上東奔西突。

    龍形玉佩,正是這種張狂衝突動態生態的瞬間凝固。它仿佛向世界宣言:我沒有回憶,也沒有未來,我隻活在激烈的當下!

    一,一位祖籍黃梅、家住黃州的複退軍人來找老於掌櫃。

    老於掌櫃見了這位老朋友格外高興,當然少不了要讓朋友分享他撿漏的喜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