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四五章 古董圈子裏的朋友(1/2)

    朋友上門,老於掌櫃自然要好好招待,便將那玉器拿了出來。

    來人一見龍形玉佩,眼睛一亮:“我老家隔壁縣的一位主要領導是個‘玉癡’,他要是見了這寶貝,一定能出個好價錢。我送給他看看,怎麽樣?”

    什麽叫朋友?

    朋友就是相互之間的信任,朋友就是在你最需要他的時候出來的那個!

    再,自己手頭上正緊張,想賣件更好的古董卻囊中羞澀……想到這裏,老於掌櫃把玉佩交給朋友:“那就謝謝你了!”來人:“朋友嘛,不言謝。你就等著我的好消息。”

    等啊,盼啊,老於掌櫃在等待和盼望中,花兒謝了又開開了又謝。

    他幾次找到那人的家裏去,可每次去都是鐵將軍把門。

    鄰居:“早就不見那人的人影兒了”。

    老於掌櫃捶胸頓足:“騙子啊,大騙子!”

    至今,老於掌櫃不知他的那位“朋友”身在何方……

    老於掌櫃,曾經看過一句名言:相信他人是一種品質,被人相信則是一種幸福。但這一名言讓我大跌眼鏡,正是這種輕易地相信給我釀成了一次無法彌補的大錯!

    瓷器的故鄉的中國,在瓷器燒製史上,元代青花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元青花以其明快雅麗的繪畫圖案、豐富多彩的器物種類、氣度恢弘的審美神韻、科學複雜的燒製工藝,在中華瓷器中獨樹一幟,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演繹出了美輪美奐的藝術佳作,令收藏愛好者夢寐以求。

    005年的一,老於掌櫃在黃州街上邂逅一個老鄉,那老鄉見了他一副喜出望外的樣子:“我正要找你,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垸子最西頭那一家的張老頭,前些走財運,到山上挖樹坑,挖到一座古墓,揀到兩個罐子,青花瓷的,釉麵光滑平整,一個老師是元代青花瓷罐……”

    “走!我們去汽車站,搭車回去。”老於掌櫃喜不自禁。

    他們一行來到張老頭家,張老頭從門旮旯抱出一個破麻袋,心翼翼地取出罐子:“這就是鄉親們的那個寶貝,聽能值幾十萬!我的娘哎,就這東西,真值那些錢?”

    見了瓷罐,老於掌櫃眼睛放光。

    他用手指量了量,瓷罐高約1厘米,罐肚周長約4厘米。罐身上的鯖、白、鰱、鱖(諧音“清、白、廉、潔”)四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老於掌櫃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元代青花瓷罐的實物。

    “現在贗品多,可不能走了眼。”他心中告誡自己。

    於是,從器形到釉色,從青花到紋飾,從內壁到底足,從顯色到氣泡,他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感覺是同資料上介紹元代青花罐瓷一個樣,便問張老頭:“聽這罐有兩個,是嗎?”

    張老頭:“這貴重的東西,哪敢全部放在家裏?那個我也用麻袋裝著,不過放在這門前的塘裏了。”

    “能撈起來嗎?”

    “水深,不好撈,你如果要,以後找機會撈起來給你送去。”

    “這個罐,你要多少錢?”

    “貴了吧,鄉裏鄉親的,我開不了那個口,你也拿不出。就圖個吉利——6萬吧——六六大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