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一六章 宣和遺寶(2/2)

    《高士圖》上的曆代鑒藏印記以及曆代文獻著錄也有力地證明了它的流傳有序,我們略作了解:

    宋代藏於內府,《宣和畫譜》著錄,宋末元初為大收藏家喬簣成珍藏,周密《雲煙過眼錄·卷一》和鮮於樞《困學齋雜錄》。

    明初王永寧鈐“永春侯印”和“清真印”,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八》著錄,有清初安岐“安儀周家珍藏”、“儀周鑒賞”等印及梁清標“梁清標印”等印,安岐《墨緣匯觀·卷四》著錄。

    清乾隆朝入內府,卷上鈐有乾隆、嘉慶、宣統諸璽,本幅有乾隆“神”大字和題詩,拖紙有乾隆題跋七行,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

    清亡後散入民間,商賈幾經轉手後售與北平倫池齋主人靳伯聲,後入帝都故宮博物院珍藏。

    如今這東西出現在這裏,不得不令人深思啊。

    這種事兒,張元遇到不止一次了。

    自從那大東亞博物館成立之後,似乎就出現了許多這種明明藏於著名博物館之中,卻莫名其妙出現在私人手中的物件。

    盡管懷疑這其中可能有什麽問題,但張元卻沒能力去調查。

    畢竟這牽扯到了很多博物館和很多國家,由政府部門出麵,比他強得多。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東西重新收回來。

    當然不是要上交,而是自己收藏展覽。

    當然了,究竟這些東西要如何不引起糾紛,張元也已經仔細考慮過了。

    他購買這些物品的時候,一定要有比較完整的手續,如此一來,即便是將來對薄公堂,他也能有比較充實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是通過正常手段得到的。

    這幅畫,一定要拿下。

    張元看向米特表舅道:“這幅畫你是從哪兒弄到的,有收購的憑證或者記錄嗎?”

    “當然有了,這幅畫是大約二十多年前,我父親從一個華裔手中收購的,當是花費倒是不多,但也有三萬美金了。”

    米特表舅點出了這個價,就是要告訴張元,我這東西可是三萬美金買回來的,你想出比這更低的價,那就不可能了。

    其實他哪裏知道,這可是國寶級的藏品啊,區區三萬美金,張元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笑了笑,張元道:“不瞞你,雖然你們當初是三萬美金買下來的,但是時隔那麽久,你對這幅畫也從未好好保養過,導致了它部分地方褪色,甚至還沾上了膠水之類的東西,很難處理啊。

    這樣的一幅畫,想要讓他恢複到本來模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必然要進行一些閹割處理,所以三萬美金,你恐怕是得不到了。”

    “那您能出多少?”米特表舅顯然是個心裏頭沒譜的家夥,張元這麽一嚇唬,他立即就慫了。

    他哪裏知道,張元就那麽一嚇唬而已,就是要詐詐他。

    看到米特表舅的表現,張元笑道:“本來它不值這些錢,但畢竟是米特介紹我們來的,我不能太吝嗇了,就三萬美金吧,如果你願意的話,咱們現在就可以成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