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五一九章 真假參半(2/2)

    顧氏舊藏中有多達十件清宮散佚書畫:

    唐人《金粟山大藏雜阿含經》、傳五代《別院春山圖》、郭熙《樹色平遠圖》、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米芾《吳江舟中詩》、喬仲常《後赤壁賦圖》、傳高克明《溪山雪霽圖》、《趙氏三世人馬圖》、鮮於樞《石鼓歌》、趙孟堅《梅竹譜三詩》。

    清宮散佚書畫珍若拱璧,一般收藏家擁有一兩件已經足以傲視群倫,他竟然擁有十件,是占盡了時(二戰後中國的動亂)、地利(美國的安定富裕吸引懷寶之士)與人和(本人的雄厚財力以及在市場收藏界的廣泛人脈)的結果。

    作為私立博物館,大都會的展離不開一大批讚助人的慷慨奉獻,銀行家、政治家、外交家道格拉斯·迪隆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曾被共和黨總統艾森豪威爾任命為駐法國大使,被民主黨總統肯尼迪委任為財政部長。

    他對中國繪畫的愛好以及對書法的接納、對東方文化的熱愛,對建立一個與大都會地位相匹配的東方藝術收藏來回報公眾的信念,使他所揮的影響要遠遠大於一名單純的捐款人。

    在席勒的展覽室中,迪隆基金購買的作品就有馬麟《蘭花圖》頁、錢選《梨花圖》、王振鵬《維摩不二圖》卷、直翁《藥山李翱問道圖》、吳鎮《虯鬆圖》軸、張羽《鬆軒春靄圖》軸。

    “先生笑了,其實這裏麵有不少都是仿作,並非真的。”

    席勒苦笑道。

    張元點了點頭,席勒這話倒是沒有錯,他也現了,這裏麵的書畫的確是真假參半。

    但即便如此,光是有一半真實,也已經非常令人驚訝了。

    其中有一幅元代倪瓚《江渚風林圖》軸,那就是真的。

    而這幅畫張元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因為它曾經被大都會博物館拿到上浦展覽過。

    當時張元就給李老和董老過,那東西是贗品,高仿的。

    如今看來,真正的東西,是落到了席勒的手上啊。

    倪雲林《江渚風林圖》軸,墨筆紙本,款署“至正癸卯”,時倪氏五十八歲。

    原為顧洛阜舊藏之物,傳聞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如今看來應該被席勒弄到手了。

    此圖上有明初宋濂、明末項元汴,清初繆曰藻、孫承澤、高士奇,清中期王澍,晚清呂鬆壑等人鑒藏印,並著錄於繆氏《寓意錄》和高氏《江村銷夏錄》。

    此圖真偽姑且不論,宋濂鑒藏印亦有些存疑,但應可謂流傳有緒。

    隻是鑒藏印中的安吳朱榮爵、上浦周子寓、海陽呂鬆壑三家生平不詳。

    《江渚風林圖》是一件有恩怨故事的展品。

    這幅畫後來導致了兩個好友的“絕交”。

    此圖在民國年間曾經為蔣穀孫收藏,但其從何處購得,今已無考。

    蔣氏是民國年間上浦著名古籍碑帖收藏家和古董商人,1948年前後去香港,後定居寶島。

    陳巨來寫有《記蔣密韻後人》一文,專述蔣穀孫的“八卦”故事,今已“膾炙人口”,此不贅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