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八二章 贗品更貴(2/2)

    張學良聽後,便柬邀張大千吃便飯。

    當時友人們都提醒張大千,這恐怕是‘鴻門宴’,要心張學良來算假石濤畫的這筆賬。

    可是張大千考慮後,還是赴宴了。

    不過他臨出門時,已囑咐過家人,如果逾時不歸,就要托人打聽關照了。

    宴席上,有不少北平書畫界的名流,當時張學良對張大千,頗有禮賢下士的謙恭之風,於是在張大千心裏,便逐漸消除了鴻門宴的顧慮。

    隻見酒席間,張學良談笑風生,也不問假石濤的事,這才令張大千真正放下心中的石頭。

    不過張學良還是點了張大千一下,他曾拍著張大千的肩頭,對著其他客人,以介紹的語氣:‘這位便是仿石濤的專家,鼎鼎大名的張大千,在我的收藏中,就有好多是他的‘傑作’。’

    這是張大千與張學良第一次帶有戲劇性的相識情景。

    從此,他們兩人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張大千曾以石濤的筆法,畫了一幅《黃山九龍潭》,贈送給張學良,畫中還題了一借景寓意,頌揚張學良雄才大略的詩。

    這就是張大千,一個作畫可以幾乎以假亂真的才畫家,你們沒看出來這是他的仿作,那也正常。”

    此時陳老板早就已經不生氣了。

    因為石濤的畫雖然好,但是在價格上肯定是沒法跟張大千相比的。

    張元不可能為了少出錢而把這件作品硬成是張大千的,那除非是腦子秀逗不好使了。

    他很是心謹慎地問道:“張老師,還是希望您能仔細,您是怎麽看出來這幅畫不是石濤的,而是張大千的呢?”

    “這麽給您吧,我曾經見過幾幅石濤的畫,仔細研究過石濤的作畫風格。”

    張元解釋道:“石濤的話,追求的是革新和創造!

    清初,繪畫在董其昌等人倡導的「南北宗」學影響下,摹古之風日熾。

    這時,才華橫溢的石濤異軍突起,對這種風氣毫不理會,他強調「我自用我法」並清楚地指出:「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須眉不能安在我之麵目;古之肺腑,不安入我之腹腸。」「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

    他甚至豪邁地:「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

    總之他要改變古人的麵目而自創新法,自標新格,這種呼聲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

    其實,從山水畫方麵看,曆經唐、宋、元、明千年的遞進,至清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傳統重負。

    從明代起就有不少畫家試圖走出傳統習慣的範疇,革新畫壇,如陳淳、徐渭等人開創的寫意畫即足以證明了他們的變革勇氣。

    明代晚期,董其昌以佛教禪宗的「頓悟」來啟導繪畫,揚南仰北,他借「南宗」強調線條形式美的「渡河寶筏」在尋覓人生和藝術的理想彼岸,以「南宗」蘊藉、含蓄的筆墨創出「北宗」簡潔、明快的畫風,實已開啟了現代繪畫的先聲。

    而石濤睥睨陳法,法古而不泥古,汪洋恣肆,隨心所欲,更向現代繪畫突進了一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