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八三章 八方貔貅(1/2)

    “董其昌和石濤兩人所處時代相距不遠,但藝術主張卻不完全一致,盡管如此,殊途而同歸,兩人在曆史上的作用卻十分相近,都為中國畫向現代畫展作了準備。..

    石濤的主張和實踐使畫家重又麵向生活,師法自然,為開創新的曆史奠定了基礎。

    五代、兩宋各種皴法的出現,是當時諸大家麵向生活,師法自然的創造性產物。

    實現了筆墨的升華,也形成了傳統的負荷,所以有明一代也依然取法傳統。

    清代的山水畫要有所成就,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進行新的改革,因此,創立新法,是山水畫展至此的必然。

    表現生活深度獨具,敢於越過傳統的曆史氛圍,高標獨樹是石濤的過人之處,也是他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他同時稱為清初四高僧中的朱耷,髡殘、弘仁以及龔賢、梅清諸人均各有建樹,但在表現生活的深度方麵石濤似比之更勝一籌。

    在當時,行家就對他的作為讚許稱道,如王原祁就把他譽為「大江以南第一」。”

    到這裏,張元不由笑道:“我並不否認張大千的畫實在厲害,但他走過的路,斷然沒有石濤多的,所以有些經曆,隻有石濤才能感觸頗深,這一點完全體現在了畫中。

    石濤是明朝宗室,原本應是過富貴生活的,但由於國亡家破,因而他所走的道路十分曲折,早年的石濤麵臨著家庭的不幸,削為僧,遁入空門,從此登山臨水,雲遊四方,漂泊或居留於異鄉客地,足跡達半個中國。

    自然景觀的長期熏陶,身世不定的感念,從各方麵作用著他的藝術觀和人生觀。

    世界上的事物瞬息萬變,薄薄的雲霧可以遮掩巍巍高山,地位顯赫的王孫公子轉眼間就成了苦行頭陀,千古不變的祖宗成法是沒有的,山高海深,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自然體。

    但在石濤看來,「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坐禪入定,凡脫俗,以意念創造一個新的宇宙,這是石濤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身世和佛、道思想作用於繪畫的必然結果。

    在中國繪畫史上,名傳青史的畫家頗多,但是像石濤這樣具有傑出藝術才華,並為今人大力推崇的卻不多。

    石濤之所以在年後得此殊榮,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張對繪畫技法的變革和創新,他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但不受傳統精神束縛,反對墨守成規,敢於破陳法,因而他的畫藝不僅高出於同時代許多畫家之上,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出類拔萃、屈指可數的。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石濤不僅畫藝高,還有高深的美術理論,一部《畫語錄》深刻地總結了這位畫壇奇才的繪畫藝術觀和美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我好像有點明白了,張大千不管臨摹的多像,終究並非石濤的風格,無法有石濤的神似,對吧?”

    陳老板問道。

    “嗯,差不多就是這麽個意思吧。”

    張元點了點頭道:“其實你們可能是沒見過石濤真正的作品,如果見過的話,將兩幅畫進行對比,就能明確地看出來問題所在了。”

    “我信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