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一二章 白送(2/2)

    這個時期鍍金銀的技術得到很的推廣,可以很好地模仿希臘和埃及的富麗堂皇,因此,喚起了帝國的情趣,所以叫帝國風格。

    在奧地利和德國,還流行一種叫比德邁厄式的德國裝潢藝術——即改進了且更簡潔的風格出現了。

    在歐洲其他國家,出於對哥特多和洛可可風格的浪漫渴望,引了對當時流行的華麗品味的矮正方法,從而進入了一個曆史不循環翻新時期。

    在銀器展中,英國非常引人注目,這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英國國內經曆戰爭較少,大量銀器能得以保存;

    二是幾項對銀器金屬工藝的創新都出自英國,這包括舊謝菲爾德的合成銀器和埃爾金頓的電鍍技術。

    174年,謝菲爾德的托馬斯·布索瓦在成功地找到了給賤金屬製成的器皿穿上銀質外衣這一種製作工藝。

    他現,如果一個薄層的銀與一個銅鑄錠熔合在一起,這兩各金屬可以被碾壓成一體,每一種都以相同的比例在壓力下延展開。

    這種熔合了銀片的銅可以大量製造,再被切割開用於製成器皿。

    184年,伯時翰的喬治·理查德·埃爾金頓向英國專利局提交了一項電鍍的專利。

    通過電鍍工藝,一層薄薄的金層可以被鍍在一件賤金屬的坯件上。

    這一技術迅在歐洲傳播,電鍍的明標誌著不用直接加工金屬的方向邁出了新的一步。

    其實關於這些方麵的知識真得是太多太多了,我可能幾幾夜也講不完,希望你自己能好好去找點書看看,絕對不會有壞處的。”

    老太太似乎很想一口氣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東西都告訴張元,然而她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數十年的積累,怎麽可能一兩就能講完呢。

    不過看到張元那認真聽著的樣子,她還是十分滿意的,覺得自己總算是沒有看錯這個家夥。

    “多謝老太太。”

    張元由衷地感激道。

    “謝我幹什麽啊,其實我應該感謝你才對,你可知道,這兩件酒器我之所以判斷出來是真品,除了上麵的標識以及圖案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東西是我一直尋覓的物件,我這些年,尋找了許許多多的資料,就是為了搜集保羅·拉米熱的作品。”

    老太太苦笑道:“資料搜集了厚厚地一疊,比一本大英百科全書還要厚,上麵有著關於這兩件酒器的詳細記載,以及鑒定方法。

    也正因為如此,我一看到它,就知道這東西非比尋常了。

    它的傳承是很有序的,隻可惜我辛苦尋找,也不過就得到了一個酒杯而已,待會兒我把它送給你吧。”

    “送給我!”

    張元驚訝地看著老太太。

    “不送給你,難道賣給你啊,我又不需要錢了,反正人都已經要入土了,要那東西也沒意義,我呢,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你不要賣掉它們,將它們好好收藏起來,直到湊成一套,然後展示給世人。”

    老太太的表情變得認真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