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三七章 人渣的畫還是很好的(2/2)

    那場麵,那聲勢,遠勝批鬥,要浩大得多。

    到了十五、十六兩,事件達到**。

    “自此民怨益甚,日多一日。又次早十五行香之期,百姓擁擠街道兩旁,不下百萬,罵聲如沸。

    自府學至董宦門,擁擠不得行,罵者不絕口。董仆知事不濟,雇集打行在家看守,而百姓爭先報怨者,至其門先撤去旗杆,防護者將糞溺從屋上潑出,百姓亦上屋將瓦礫擲進,觀者群持磚助之,而董宦門道俱打破矣。

    一人揮手,群而和之,數十間精華廳堂俱拆破矣。

    至次日十六日百姓仍前擁擠,加之上海、青浦、金山等處,聞知來報怨者,俱夜早齊到,於本日酉時,兩童子登屋,便捷如猿,以兩卷油蘆席點火,著其門麵房。

    是夜西北風微微,火尚漫緩,約燒至茶廳,火稍烈而風比前加大,延及大廳,火趁風威,回環繚繞,無不熾焰。

    時百姓有赤身人火中,搶其台桌廚椅,投之烈焰中以助火勢者。

    畫棟雕梁,朱欄曲檻,園亭台榭,密室幽房,盡付之一焰中矣。”

    由於其最見不得人的肮髒一麵,劣跡斑斑,暴露無遺。

    這段頂風臭四十裏的穢史,使古往今來的擁董的粉絲,對此公兩麵性之強烈反差,無法解釋。

    一個大有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地主惡霸,一個為世所公認,書畫雙絕的藝術大師,兩者之間,可有一絲一毫相同之處嗎?

    也許上帝比較吝嗇,不給人百分之百,精明機敏的董其昌,終於藏掖不住其不光彩的另一麵,斯文掃地,而成人生敗筆。

    都文品如人品,可這董其昌卻是一個十足的精神分裂。

    他人品差得一塌糊塗,絕對是實實在在的人渣,不過這畫工倒是的確不差,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會有那麽多人願意出高價來購買了。

    當然,這幅畫究竟是不是董其昌的,還需做個鑒定。

    鑒定一幅畫,尤其是古畫,那必然需要鑒、考並用,鑒中有考,考中有鑒,一般情況下,是先以鑒為主的。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麵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麵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

    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

    他所作山川樹石、煙雲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

    從這一點上來講,這幅《山陰初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幅畫從表麵來看,與董其昌的山水畫表現方麵一模一樣,並沒有什麽疏漏。

    這表麵的特點和繪畫技巧沒有問題,算是達到了董其昌的水準,不過很多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比較獨到的特點。

    這也就是考證了,你不能這幅畫漂亮,而且署名是董其昌,那就是董其昌的了,還得考證這幅畫是否符合董其昌個人的風格以及某些特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