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零二八章 白撿的好瓷器(2/2)

    日本關東大學和福省博物館聯合研究‘汕城瓷’,最後出了本《漳城窯》,讓漳城陶瓷的廬山真麵目更多地為世人所了解。

    歐洲人生產瓷器比中國大概遲了一個半世紀。

    中國出口的比整個歐洲17世紀生產的陶瓷還多。

    荷蘭人曾寫過中國每年出口的瓷器達萬件,不久將充滿整個歐洲。

    因為便宜陶瓷外貿渠道的打通,歐洲人沒辦法在競爭中生產生活用品,隻能轉向生產更高級的工藝品、藝術品。

    南勝窯就是明末清初的漳城外銷古陶瓷遺址,像這樣的民窯遍及漳城等地。

    漳窯瓷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林俊表示,陶瓷是漳城4年前的一大產業,明末時漳城詔安畫家還到海外去學寫意畫,漳城青花瓷上的海水紋等就是中西合璧的文化體現。

    而這擁有冰裂紋的漳城窯瓷器,更是克拉克瓷中的奇葩,屬於絕對的精品啊。”

    聽了張元一席話,席勒這個明白人的氣兒總算是消了,覺得雖然這漳窯的冰裂紋瓷器盡管不如南宋官窯的冰裂紋瓷器,但也算是不錯了。

    更何況現在要送人,也就這樣吧。

    “張先生,那現在能把您的好玩意兒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了嗎?”

    席勒笑著道。

    “當然可以。”

    張元點了點頭道:“不過你們可能得稍等一段時間,東西放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十分鍾吧,十分鍾之後我就把東西帶來。”

    “沒問題。”

    張元其實就把好東西放在自己的影子屋裏頭呢,隻是他總不能當著別人的麵把這東西拿出來吧。

    所以這就是個借口而已。

    在外麵晃悠了十分鍾之後,張元將兩件東西從影子屋裏麵取了出來,這還好好撞在盒子裏呢。

    當他再度出現在客廳裏的時候,原本正在聊的眾人瞬間就沒有聲音了,大家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在了那個盒子之上,幾乎是屏住了呼吸。

    張元笑了笑,然後將盒子打開,亮出了自己得到的兩件金裝定器。

    一件是白釉“官”款金裝口盤,它高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5.9厘米。

    它仿金銀器造型,為五曲花形口,口微斂,腹略鼓,圈足,外底刻劃行書“官”字,圈足底端露胎。

    口部有釉,以環狀銀鎏片包套在口沿上。

    另一件是白釉蓮紋金裝長頸瓶,高19.厘米,口徑6厘米,足徑8.9厘米。

    瓶侈口,長直頸,圓鼓腹,大圈足。

    瓶口配卷枝鈕覆葉紋鎏銀蓋,並以鎏銀片包鑲圈足。

    頸飾弦紋,肩飾菊紋,腹刻仰蓮紋三重,花瓣修長,富於立體感。

    兩件重器胎質細白,釉透明瑩潤,是北宋初年定窯瓷器中的高檔產品,皆屬國家一級文物。

    前一件東西是張元在美國的時候收購到的,後一件則是在自己家農場挖收藏室的時候弄到的。

    隻能他來了美國之後,這運氣比起國內,倒也沒有絲毫的差別,真得是太好運了。

    這兩件東西一亮相,眾人頓時都屏住了呼吸。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