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四六章 新彩(2/2)

    綜合其它情況來看,也有不少疑問。

    宮廷用瓷質量要求很高,質次的宮廷決不會采用。

    這件折腰碗製作工藝上很粗糙,屬定窯中一般製品。

    定窯采用覆燒,其燒製工藝優點之一是可以防止水平變形,所以定窯器物中盤、碗之類變形較少,但此碗可見變形現象。

    定窯的紋印花、劃花、刻花極為精致,尤以印花見長,一般精良的定窯器,特別是宮廷用瓷,都有花紋裝飾,但此碗全器沒一點裝飾花紋。

    尤其底足的製作特別粗陋,有一部分甚至沒有施釉而露胎,這在定瓷中是少見的。

    此外“鳳華”作為宮殿名稱,不見於宋代文獻記載。

    因此,可以認為“鳳華”二字是後人刻上去企圖以假亂真的偽款,此碗不是宋代宮廷用器。

    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些東西款識非常逼真,很難辨別清楚,像徐姓川州人這樣的外行,那就危險了。

    不過他手中的這個玉壺春瓶上的“大清乾隆年製”款識實在是水平太次,太差。

    隻要稍微仔細一點,稍微懂一點,應該就不會看走眼的。

    乾隆朝的官窯年款,有楷、篆兩種書體,但以“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為主。

    多數不加圈框。

    以青花款為多,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

    堂名款之多,較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名款中,以“唐英”、“瑤華道人”等有名,唐英為督窯官,瑤華道人為乾隆的王子。

    而這件東西也不知道是製款的人腦子抽抽了還是真不知道,居然還在款上加了框。

    實話,能把這東西當真的行家,還真不多。

    “可是張老師,款識的事兒咱暫且不,這上麵的粉彩應該不會假吧,北宋時期哪有粉彩啊,就算是仿北宋的,這也太大意了吧?”

    徐姓川州人還是不太能接受。

    畢竟這東西當初他收來的時候一個都十萬塊呢,這一下子讓張元的隻值兩三萬,他肯定是要找理由來辯駁的。

    “這仿製的人怎麽想的我不知道,不過這個還真不是粉彩,而是新彩。”

    張元解釋道:“瓷器釉上彩的一種,舊稱洋彩。

    光緒年間,先自德國後自日本輸入的‘洋彩’亦稱‘新彩’開始在景德鎮盛行,這種顏料色彩純正鮮豔,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繪顏料由銅、鐵、錫、錳、鈷等多種不同金屬氧化物製成。

    顏色極為豐富,其中部分紅色係列的顏色中含有黃金。

    例如綠瑪瑙紅,珠寶紅等。

    新彩的特點是,繪畫程序比較簡單,可直接用筆蘸取色料在瓷上作畫,表現力較強,可以任意畫出濃淡條理,並可隨意調配顏色,在畫完燒過之後,還可以反複罩色,屢次回爐燒製。

    恰是因為有了這種洋彩,瓷上肖像畫才開始萌芽。

    新彩原名叫‘洋彩’,建國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現技法都由外國輸入,描繪的紋樣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術不高。”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