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三八章 懂行的和不懂行的(2/2)

    就這個價,市麵上還真買不到。

    因為這是最稀缺的米黃色,含金絲鐵線的哥窯。

    隻是這哥窯的金絲鐵線相對隱晦,看不太清楚,就更讓人懷疑它是不是真品。

    當然,這隻是不會欣賞的人的觀點。

    就跟聽交響樂,不懂的人聽到反正不會覺得好聽,估計大多數都會覺得不如流行音樂好。

    可是真正懂交響樂的才明白那是多麽美妙。

    了這麽多,那為什麽雕刻專家會得意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他覺得張元被他坑了。

    因為張元最初出價五十萬,結果最後買下這看似贗品的哥窯瓷器,足足花費了五百萬。

    正好是那賣家報出來的價錢。

    當是賣家的臉都快裂開了。

    雕刻專家也異常得意。

    他在這裏雖然浪費了足足十六七分鍾的時間。

    不過這根本沒關係。

    因為他完全不需要自己去挑選古玩,去撿漏,他隻需要從古賢會的人手裏頭接過一件東西就足夠了。

    而且他認為這件東西絕對能夠比張元手中的那件贗品哥窯值錢。

    贗品哥窯雖然造型還不錯,但就算是古仿,也就價值幾十萬,甚至幾萬塊而已。

    可他手裏頭這件東西,那可就值錢嘍。

    “詹先生,這東西您多少錢收的?”

    等兩人拿著各自的東西過來的時候,就有人問了起來。

    “五百萬!”

    張元淡淡道。

    “五百萬!”

    驚訝的叫聲分成了兩夥不同的人。

    其中一夥是不懂的人,他們驚訝是因為這個價錢聽起來太高了。

    另外一夥則是懂行的人,他們驚訝,則是因為這個價錢實在太便宜了。

    要知道,這件哥窯瓷器應該是北宋晚期的傳世哥窯,這樣的一件瓷器,隨隨便便就能賣出價的。

    尤其是在國內,這東西太珍貴了。

    哥窯瓷的存世量很少,帝都故宮博物院和寶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曆代宮廷舊藏哥窯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內外的,總數也不過件左右。

    而其中北宋晚期的,則不會過二十件!

    199年,佳士得以1萬港元以上的價格拍賣過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窯八卦紋龍耳寶月瓶”以.萬英鎊成交。

    有意思的是,曾經有一件北宋晚期的哥窯瓷器在日本上拍,當是競拍價過了一千萬美金。

    按照當時那個匯率,折合RB就是六千萬還要多不少。

    顯然這個價錢,對於絕大多數瓷器來,都是絕對的價了。

    就算今這件哥窯瓷器估價無法達到六千萬,可也絕對不會低於三四千萬,否則那就真都是睜眼瞎了。

    專家們心裏頭這麽想著,但是並沒有出來。

    這東西是好,但究竟誰輸誰贏,還必須得等到看了另外一人購買的東西之後才能做決定。

    雕刻專家心翼翼的將自己的東西放到了桌上。

    這東西相比哥窯瓷器的美,則更為大眾所接受。

    因為它是一件霽藍瓷器。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